李世民突然灵光一闪。
考生夹带确实让人防不胜防。
不然直接让考生脱光衣服,换上官方的考试服得了。
再重点检查耳朵、嘴巴、头发、鼻孔。
嗯......还有屁股。
......
比“夹带”高级一些的是“枪替”,也就是找人替考。
晚唐的诗人温庭筠,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枪手。
他的大名在考官间广为流传,因此每逢考试,考官们都会特意将他的座位安排在自己的眼皮底下,以便严密监视。
结果,温庭筠硬是在考官眼皮底下,帮八个人完成了试卷。
此时,弹幕弹出。
“温庭筠专业枪手,据说不管你的诗有多烂,只要让他改上八个字,就是一篇考场佳作,故外号“温八叉”。”
“八叉是八叉成韵,不是改八个字。”
“主要是温庭筠帮八个人完成了,而且八个人都考上了,自己却落榜了。”
......
永乐年间。
朱瞻基又感觉无语了。
写出那首细腻传神的菩萨蛮之人,竟然是多次替考之人!
既然考官们都知晓温庭筠的过往事迹,为何还要让他参加科举呢?
而温庭筠“枪手”案最终东窗事发,破坏考试公平罪名成立,又被朝廷奚落,尔既德行无取,文章何以称焉。
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,被下放到地方劳动改造,最终竟流落而死。
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啊!
......
为了防止替考,宋朝开始实行浮票制。
每个考生都有一张浮票,上面详细记载了他的容貌特征和身材特点,必须严格核对后才能进场。
后来宋太宗又实行了“锁院制度”。每次科举考试都会有多名正副考官参与,他们互相监察。
当考官接到任命后,他们必须全体入住贡院,一直住到放榜那天。
为了防止有人走后门,贡院门口还设有官兵严密把守。
康熙年间,在童生试中增加了审音制度,对考生进行核对口音,以判断是否本地人。
另外,清代科举考试制度还增加了复试制度,在乡、会试发榜后再进行的考试,以对考生的资格进行重新认定。
为了保证阅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吃两个柠檬 作品《我就刷个视频,怎么古人都破防了》第273章 养鸽千日,用鸽一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