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疆省的日子里,林则徐心怀苍生。
他带头捐资,承修了清朝伊犁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。
更是亲自上阵,带领民工挑沙挖石,建坝筑堤,钉桩抛石。
历时四个多月的艰苦奋战,终于筑成了一条长达3000多米、宽10多米的大水渠。
这条水渠垦得荒地16万多亩,且沿用至今。
不仅如此,他还大力推广坎儿井,成功解决了许多地方的水源和灌溉问题。
他还提出了屯田备边、充实边防的“民屯”主张,并亲自负责开垦阿齐乌苏的荒地。
他把原来的屯兵制改为操防制,让边防驻军一边从事耕种土地,一边进行军事训练,实现了屯田与边备、兵与民的结合。
到1844年11月,阿齐乌苏地区垦荒3.3万亩、阿勒卜斯地区垦荒16.1万亩,南疆地区更是垦荒六十余万亩。
林则徐在疆省期间,还将内地的农业生产技术、制造纺车和织布技术,毫无保留地传授和推广给当地人民。
他的这些举措,让疆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,成就了百余年来疆域版图上未曾有过的盛况。
......
各朝古人看到林则徐的事迹后,顿时对他钦佩得五体投地。
按照他们的推断,林则徐被贬时,已经是六十左右的老翁。
可谁能想到,这位垂暮之年的贤臣,竟然能在疆省这等苦寒之地,用脚步丈量土地,遍行三万里!
甚至在疆省的每一天,他都在为疆省的发展殚精竭虑,一心只为造福当地百姓,只为加强国家的边防。
此等大义之人,如何不令人心生敬意!
......
公元1849年,已经65岁高龄的林则徐,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。
他在长沙岳麓山下的湘江边,和一个被他称作绝世奇才的晚辈畅聊了一夜。
这个晚辈,就是时年38岁的左宗棠。
分别之际,林则徐将自己在疆省任职时珍藏的资料,以及自己亲手绘制的疆省地图,全部交给了这个晚辈。
......
左宗棠还记得那晚的彻夜畅谈。
林则徐因其流放至疆省的经历,对疆省的边防事务、警惕外患和屯田开发等事宜尤为关注。
于是,他们谈古论今,从家国大事到民生疾苦,从边疆防务到经世致用的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吃两个柠檬 作品《我就刷个视频,怎么古人都破防了》第580章 遍行三万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