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是让做什么,便做什么。要做些远超敌国的坚甲锐兵,便不可能了。若是朝廷肯保证这些工匠温饱,再加一些奖励。想必我做的这水压机,他们半天便可琢磨出来。”
“范宇,你莫要说笑。”包拯不由皱眉道:“那些工匠们懂得什么,踏实肯干多卖力气便是,何须尔等做些奇怪的东西出来?你在这里,每天多读一些圣贤书,多学一些圣人的道理,才是正事。”
范宇所说的话,包拯不明白,但是既然范宇谈到‘天下煕煕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’这便使得包拯产生了不小的反感。
儒家的核心,便是‘仁义礼、智勇信、忠孝悌’,若是人人谈利,岂不是道德尽失天下大乱?
展昭虽然被称之为侠,可是心中却一样也是深受儒家影响,自然是倾向于包拯一些。
“范小弟,你莫要与包钦差争辩。”展昭劝道:“既然你已经同意将作坊停掉,那便停了就是。包钦差让你多读些书,总是不会错的。”
范宇对于儒家并不讨厌,因为他知道,儒家的东西并不坏,坏的是那些利用儒学来藏私货的人。
往坏里解读,强调礼制其实是为了巩固阶级,忠孝是为了加强统治,仁义就是让人之间要互助友善。每一个儒家字句之中,都被坏的注解者染上了名利和权力目的。
但往好的方面解读儒家,其实儒学就是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,所有的儒家经典,最终指向的就是秩序二字。
有了秩序就代表着社会稳定,人人皆仁义有礼,人人皆智勇有信,人人皆忠君爱国,并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这样的思想贯彻整个社会,其实就是和谐社会。
整个社会如果人人能遵守这些道德要求,谈利也是无妨,两方面其实并不冲突。
尤其是包拯的‘多读书’三个字刺激了范宇,使得他非常的郁闷。读书没错,但是让人多读书,却妄图将人洗脑,这样就不对了。读书本来就是开智解惑增长见识的,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,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读书者独立思考。
范宇以远超这个时代的目光,和自己后世总结来的见解,当然能看清许多事,可是他现今却显得无能为力。
愤懑不已的范宇,只好叹了一口气,对着包拯拱手道:“全凭包钦差吩咐。”
虽然嘴上表示了屈服,可是范宇心中却堵着一口气。若是义母成了太后,自己一定要将这口气还回去。即使大宋被称之为最开明的朝代,可是其中一些陈腐的东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