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就上述的几个人,足以证明晏殊是何等的善于识人。
除此以外,将来还会出现两个人,证明百官其上谥号为“元献”是何其的高明。
一个叫张方平,一个叫王安石。
张方平暂时声名不显,但他非常能熬,三朝元老,未来也是有机会入阁的人物,且极力举荐过“三苏”!
宦海一途,一向讲究“不光你得行,说你行的人也得行”的特色。
而张方平,曾经是苏轼、苏辙两人的仕林伯乐。
并且,就江昭所知,张方平也是韩系的人。
庆历新政一事,致使张方平一路贬谪,滁州、江宁、杭州、益州几地为官。
而因新政失败的缘故,张方平似乎产生了心理阴影,行政风格慢慢偏向于保守。
王安石,宰辅之资。
如今,哪怕不算上尚未起势的张方平与王安石,单单注目于富弼、韩章、范仲淹、欧阳修、文彦博几人,也可窥见晏殊的关系网究竟是何其的逆天。
元献二字,实在是妥帖。
这样的大人物病逝,不免又是一场哀悼。
江昭作为名正言顺的徒孙,自然是得悼念。
一首鹧鸪天祭司空,质量上乘,一句“天下谓公真宰相”,尽是赞誉之意,又引起一定幅度的传播。
十月,礼部侍郎王尧臣丧母,告假守丧。
这位是韩系的老人,韩章特意书信一封安抚,江昭也以晚辈的身份书信一封送去。
因是守丧事宜,并非本人去世,且王尧臣也并非位列台阁的人物,其老母亲逝去的消息也就没怎么引起仕林轰动。
江昭书信一封过去,也有韩章的授意,主要是为了让王尧臣知道他这么一个人的存在,并留下一个好印象。
毕竟,以江昭的名望,未来的下限就是治学一方的大儒,上限则是以党魁的身份治政天下。
既然是冲着“党魁”的路子发展,那安抚党内的核心老资格人物,也是必须得做的事情。
一旦党内老资格人物都认可了这么一个人,那党内资源就会大量倾斜。
譬如,若是仕途的晋升到了某一个关键时刻,政绩上却有些欠缺,那么就会莫名其妙的冒出来几个韩系的“贪官”成为新的政绩,助力仕途一片平坦。
这就是属于未来党魁的待遇。
不出意外,丁忧期间的王尧臣回了信。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花雪飘飘飞 作品《知否:我,小阁老,摄政天下》第九章 五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