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例外。
不足三十个字的核心内容,让人移不开目光,茅塞顿开。
秘密建储!
“如此一来,岂非只有宗室、太子之分,而无皇子?”刑部尚书欧阳修问了一句。
说着,他望向江昭。
过往的立嗣流程,一向是宗室过继为皇子,皇子再立为储君。
这也是一贯的立储流程。
“正是。”江昭点头。
欧阳修了然,闭目思量。
“可不立皇子、太子,则无东宫班底,择一宗室仓促承继大宝,怎能服众?”礼部尚书王尧臣适时问道。
作为正二品官员,内阁大学士以下顶点的存在,他绝对是反应最厉害的官员之一。
说是疑问,实则不如说是在给江昭递话,让他说出这个制度对于文人的一些好处。
“官家若有意立嗣,自会择选文武托孤大臣。届时,有德高望重者支撑新帝治政,组为新君班底,自可服众。”
江昭的回答,让不少反应稍慢的文官都眼前一亮。
托孤文武大臣!
这意味着什么,实在不难想象。
这对于臣子而言,绝对是一件好事!
自古及今,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。
有着托孤之举,新帝上位,老臣断然不会失势,而是趋向于慢慢的过渡官员班子。
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,心中已经有了定论。
如今,两王相争,拉拢的官员其实都还相对集中于三品以下的官员。
三品以上官员,尚且少有站队的人。
一旦有了这个制度,皇帝定然得临终托孤,以保证他钦定的正统得以上位。
自古以来,臣子为何站队?
为的就是新帝上位以后,不失去权势。
有此托孤之法,六位内阁大学士已经无须下场!
党魁不下场,其余三品大员自然也无须下场。
有了这两个问题,几乎所有的大臣心中都有了决意。
“若储君不显,诸王各怀异心,朝臣如何自处?恐酿成党争祸国!”有性子一向谨小慎微的官员问了一句。
这些官员,性格相对稳一点,做事也更多考量后果。
江昭从容解答:“汴京东郊,英国公掌十万大军,自可维护正统。”
那位紫袍大员点了点头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花雪飘飘飞 作品《知否:我,小阁老,摄政天下》第六十章 召宗室入京!(二合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