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意,领兵五千造反,最终被狄青打败。
除了这种有资格上史书的大型叛乱以来,还不乏一些小型叛乱,或是被地方镇压,或是不成气候。
而自秘密立储法传开,人心安定不少,单纯的民间造反已经非常稀少。
哪怕真的有,也掀不起什么风浪。
如今,广南西路有人造反,甚至自封皇帝,自是惹得百官沸腾,争议不休。
造反,称帝与不称帝,那是两个概念。
不称帝,便可诏安。
称帝,朝廷几乎不会诏安。
称帝与否,这是底线问题。
“近况如何?”赵祯问道。
作为皇帝,这种涉及造反、起义的大事,他不得不重视。
“连下贵、浔等州郡。”宋庠回应道。
赵祯点点头,向下望去:“何人可平叛?”
造反之事闹到了朝堂上,也就意味着地方上已经压制不住。
这也不奇怪。
大周一朝,聚天下精兵于汴京,除了陕西路、熙河路这样特殊的地方,绝大多数地方的兵力都非常匮乏。
相比起禁军,地方士卒的数目、装备、武器,都差了不止一个档次。
要平叛,还得是禁军出动。
“臣顾廷烨,可领兵平叛。”
顾廷烨大步走出。
“诸位爱卿以为,如何?”赵祯缓缓问道。
“小顾将军不乏领兵经验,实为上佳人选。”苏辙一步走出,拱手道。
不少官员向着纹丝不动的江昭望了一眼。
苏辙附和,估摸着就是小阁老的意思。
“就小顾将军吧。”内阁大学士王尧臣附和了一句。
说着,他望向其余几位阁老。
若说苏辙附和,表达了江昭的意思,那王尧臣的附和,就表达了韩系的意思。
百官之首,三位一体,本就权势滔天。
从王尧臣入阁的那一刻,韩章就已经屹立于权臣之列。
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,缓缓点头。
相比起其他武将,顾廷烨无疑是平叛的上佳选择。
毕竟,这是文官扶持起来的武将。
“可。”赵祯点头。
“着令,马步军都指挥使顾廷烨,为广南西路都部署,入东郊大营,领兵一万平叛。”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花雪飘飘飞 作品《知否:我,小阁老,摄政天下》第一百三十五章 为皇子授课?(4k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