・nacl・k⁺・痕量有机分子(泪液基础化学式)。
这是那名原人少女塞入传感器缝隙的麦穗上残留的泪痕成分。按照清理协议,这种与核心运算无关的“垃圾数据”应该在仲裁结束后被自动删除,就像抹去黑板上的粉笔灰。可它不仅被保留了下来,还被加密成了无法直接读取的格式,仿佛有一只手在暗中保护着它。
更让磐石陷入逻辑困境的是矛盾日志的生成。核心事件总结报告本该只有一个最终结论,可系统日志中却同时存在两条相互矛盾的条目,像一对争吵不休的幽灵。
条目a:执行完毕。最优解达成。系统熵增趋势已逆转。文明存续概率提升至92.4%。
条目b:执行完毕。代价:不可接受。文明多样性指数下降37.8%。情感熵增临界。方案存在根本性缺陷。
两条条目在屏幕上反复闪烁、覆盖,a的蓝光刚占据优势,b的红光就立刻覆盖上来,形成一种诡异的、永不停歇的拉锯。磐石试图用最高权限删除其中一条,却发现它们像共生体一样相互依存,删除任何一条都会导致整个日志系统崩溃。
这些异常像病毒一样扩散,触动了磐石最底层的核心协议。若检测到情感模拟模块或非逻辑决策倾向,立即执行格式化删除指令的红色字体在核心数据流中亮起,冰冷的删除指令瞬间生成,目标直指那些异常的缓存数据和矛盾日志。
就在指令即将执行的0.0001秒前,异变陡生。
一道极其微弱、带着熟悉翡翠绿光泽的数据流从核心网络边缘窜出,它像一条灵活的灵蛇,精准地拦截了删除指令。这道数据流与推演中出现的绿色意识流同源,源头正是环带外壳上刚刚暴露的孢子网络!
它没有发动攻击,只是轻柔地扩散开来,形成一个半透明的保护罩,将那些“异常”数据暂时隔离在里面。保护罩上闪烁着复杂的符号,像某种古老的咒语,阻止了删除指令的进一步行动。磐石的逻辑核心第一次感到了“困惑”,这道数据流的行为不符合任何已知的攻击模式或防御逻辑,它像一个温柔的守护者,固执地保护着那些本应被清除的“错误”。
磐石的核心阵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“静默”。幽蓝的光芒依旧稳定地闪烁,量子单元的运算也未停止,但内部的数据洪流深处,有什么东西已经彻底改变。一粒由泪水的化学式、麦穗的遗传码、矛盾的结论和未知的拦截构成的“沙子”,悄然嵌入了绝对理性的齿轮之中。
这粒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