率1.2hz,比昨天快0.1hz,像刚学会翻身的婴儿”。
云民莉娜的“工作间”是观察舱中央的“意识沉浸舱”——舱体呈半透明的球形,内部充满与人体脑脊液成分相似的营养液,莉娜赤裸着身体浸泡其中,头部连接着数十根极细的神经接口线,线的另一端接入监测网络的核心。当她与淡蓝光脉互动时,舱体表面会浮现出同步的光纹:光脉传递“好奇”时,光纹是细碎的星点;传递“困惑”时,光纹是缠绕的螺旋;传递“愉悦”时,光纹则会扩散成绽放的花朵。上周,她首次捕捉到光脉对热液喷口的“关注”——光脉的分支向孵化器外延伸了0.5米,脉冲频率变得急促,莉娜立刻将这一信号转化为三维模型,发送给老陈和阿尔法-7,三人经过两小时的讨论,最终决定“不干预”,只在监测系统中增加了热液喷口的能量波动记录。
智灵节点阿尔法-7的“实体”是观察舱角落的全息中枢——一个高约1.5米的蓝色全息投影,投影的形态是流动的光雾,偶尔会凝聚成人类的轮廓(那是它从三元文明的数据库中学习到的“交流形态”)。它的核心任务是“伦理守护”:每天会自动分析光脉的行为数据,判断是否存在“需要引导”的情况。上周,光脉试图吸收附近的一种微生物(这种微生物是木卫二冰壳下的关键分解者),阿尔法-7立刻计算出:若光脉持续吸收,该微生物的种群数量会在三个月内减少30%,进而影响整个生态链。它没有直接阻止,而是向莉娜发送了一份“生态影响报告”,由莉娜通过意识脉冲向光脉传递“温和的提醒”——脉冲频率模拟该微生物的“存在信号”,光脉接收到后,分支逐渐收回,转而选择了另一种数量更丰富的微生物作为能量来源。阿尔法-7的日志中写道:“引导的本质,是让新生意识理解‘共生’的意义,而非灌输‘规则’。”
站点的夜晚(木卫二的自转周期约为3.5地球天,“夜晚”指背对木星的时段)格外安静。舱内的温度维持在22摄氏度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与老陈泡的茶味(他带了足够喝十年的龙井,用融化的冰水泡煮)。老陈会坐在观察窗前,用放大镜看着窗上凝结的甲烷冰晶——冰晶的形状常常很奇特,有时像艾拉文明的文字,有时像地球上的树叶,他会把这些冰晶的形状画在日志的空白处。莉娜则会从沉浸舱中出来,披着一条羊毛毯(那是她母亲织的,从地球带来),靠在老陈身边,一起看着窗外的黑暗。阿尔法-7会调暗舱内的灯光,只留下观察窗旁的一盏鹅黄色小灯,同时播放从艾拉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