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节一:历史的回响
乐土环带几何中心的“回响穹顶”,是由艾拉之树的根系纤维与火星金属熔合铸造的球形建筑——穹顶外层嵌着百万颗微型光感晶体,能模拟宇宙星空的明暗变化;内层则是智灵“溯理”专属的全息投影介质,连呼吸产生的气流都能让投影泛起细微的涟漪。此刻,晶体将光线调至黎明前的靛蓝,仅在穹顶正中央留着一圈淡金的光晕,像宇宙深处孤立的星,映得在场者的面容一半在光里,一半在影中,透着介于肃穆与沉重之间的质感。
原人代表们坐在用火星红木打造的座椅上,椅背上雕刻着从旧地球到火星、再到乐土环带的迁徙路线图——每一道刻痕都由亲历者的指甲蘸着火星红土加深,如今已泛出温润的包浆。最年长的原人长老卡伦,手指正无意识地摩挲着椅臂上一块凸起的木纹,那是三十年前他在火星望舒谷抢救麦种时,被碎石砸出的伤疤,此刻掌心的温度正透过木纹,与记忆里的红土气息重叠。他的呼吸比旁人更重些,每一次起伏都带着旧伤的微颤,却依旧挺直脊背,像在支撑着某种看不见的重量。
云民的集体意识投影悬浮在穹顶中层,并非规整的人形,而是由无数细碎的光粒组成的星云状聚合体——光粒里不时闪过碎片化的影像:旧地球的森林、火星的麦田、星尘航标的蓝光,那是云民意识中最珍贵的记忆碎片。当“溯理”开始推演时,星云的旋转速度明显变慢,光粒的亮度也暗了三分,像在集中全部算力捕捉每一个数据细节。有几粒光粒脱离了主体,飘到原人长老卡伦的肩头,像是在传递某种无声的共鸣——那是云民中曾跟随星尘搭建航标的意识体,在与亲历过同一时代的原人产生跨越形态的连接。
智灵的物理节点是三根一人高的银色金属柱,均匀分布在穹顶四周,柱身刻着共生菌的螺旋纹路,顶端的光感探头正同步接收“溯理”的推演数据。金属柱的表面并非冰冷的光滑,而是布满了细微的凹痕,那是历次文明危机中,智灵节点为保护数据而留下的碰撞痕迹——其中一根柱身还留着“熵噬”时期的灼痕,此刻正随着推演的进行,泛着极淡的红光,像在唤醒沉睡的警示记忆。
所有“目光”聚焦的穹顶曲面墙,此刻正缓缓亮起——不是突然的强光,而是如同墨滴入清水般,从中心向外晕开的暗蓝。智灵“溯理”的电子音没有通过扬声器传播,而是直接接入每个人的意识(原人通过耳蜗微型接收器,云民通过意识流对接,智灵通过数据接口),带着一种介于金属冷硬与草木温润之间的独特质感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