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验,剩下的可用声望,还可以再兑换三十八个入戏体验。
曹阳本来还以为,随着自己票房的增加,随着自己声望的大幅提升,可能声望值会迎来一波“通货膨胀”,兑换入戏体验可能要加钱。
不过,这种为了保持平衡的想法,显然只是曹阳作为一个人的自以为是。
系统并不是人,并没有人的那种想要保持平衡的想法。
入戏体验的价格一直保持没变,声望值的增加看起来也没变,并没有随着曹阳的票房增高而刻意增加获得声望的难度。
所以,这就造成了,随着曹阳的名气越来越大,票房越来越高,声望值的获得也就越来越多了,入戏体验根本就用不完。
这点系统做的就很好,没有刻意给人造成紧迫感。
也因此,在给演员加入戏体验时,曹阳并不会吝啬。
随着对系统的了解,曹阳至少知道了加了入戏体验后的一个“后遗症”,那就是演员的演技会被增加,还会被扩展的更加全面。
也就是说,加了入戏体验,可能是让演员体验了不同的人生,每个加过入戏体验的演员,演技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。
哪怕像高媛媛那样演技拉胯的非专业人员,在被加了那么多入戏体验后,如今的演技,也能跟那些演技派打的有来有回了。
至少从拿到戛纳影后之后,高媛媛被质疑过不认真演戏,但从来没被质疑过演技拉胯。
另外曹阳还发现了一个不算后遗症的后遗症。
那就是只要是加过入戏体验后的演员,哪怕随着时间的推移,本身摆脱了加了入戏体验后的“后遗症”的影响,但对自己的好感,却不会消失。
年轻女演员的好感往往就演变成了依赖和爱恋,男演员的好感表现为尊重。
行吧,似乎是这样。
曹阳想多了解一些系统的能力,所以有心想看看,没加入戏体验的德普,与加了两个入戏体验的伊娃-格林,究竟谁的演技更胜一筹。
裘德-洛是第一次跟曹阳合作,之前关于曹阳的“传说”他听了不少。
在他形成的固有印象里,曹阳应该是一个非常善于调教演员的导演,这样的导演往往都比较有耐心,善于跟人沟通,并且一般都是非常乐于表现的人。
然而,从曹阳在华夏的京城召集他们去进行讲戏开始,随着时间的推移,裘德-洛对曹阳的固有印象发生了不少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