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队的音乐记录电影,如迪特-考斯里克所料,滚石乐队的“老家伙”们,全来了柏林。
这无形中让柏林电影节,至少是这一届的柏林电影节,关注和影响又覆盖到了“老年”群体。
三是迪特-考斯里克让柏林电影节,今年又回归到了传统的主题——政治性和社会性。
这么做的好处有两点。
显性好处是让柏林电影节重回人们认为的那个“柏林电影节”。
隐性好处,是能借着政治性和社会性的借口,不让曹阳的情系海边之城拿到金熊奖——你电影拍的再怎么好,人性挖掘的再怎么深,但不符合电影节主题。
不符合电影节主题,怎么给你金熊呢?
说实话,迪特-考斯里克并不是不想给曹阳金熊奖,哪怕他承受着全欧洲的压力,他也没想过忽悠曹阳不给曹阳金熊。
没办法,曹阳不是老谋子,不是其他距离大满贯三缺一的导演。
曹阳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。
他可不仅仅是在文艺圈影响力大,人家在好莱坞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导演,这种可比那些只混迹文艺圈的导演能量大太多了。
迪特-考斯里克或者说欧洲三大敢拿捏那些文艺片导演。
但让他们拿捏曹阳这样在世界文艺圈有地位,在好莱坞又有巨大的影响力,身后还有大国的导演,真的很难。
特别是曹阳还善于捧人,是很多演员的“活爹”。
这种几乎各方面都很全面的导演,怎么拿捏?
迪特-考斯里克本来想的挺好,应付一届算一届,先把曹阳“抓”在手中,利用曹阳的影响力,把柏林电影节的关注度尽量提升上去。
他打算再过个十年八年的,等柏林电影节关注度保持住了,就给曹阳“加冕”,让他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大满贯导演。
到时候,头天给曹阳颁发金熊奖,第二天自己就宣布辞去柏林电影节的一些列职务,压力自己一个人背。
只要能把柏林电影节的影响力保持住,甚至有所提升的话,自己也算无愧于这个位置了。
就像莫里茨!
莫里茨一直是迪特-考斯里克的偶像以及想要超越的目标。
可惜。
想法是好的。
但在跟曹阳一起走完红毯后,迪特-考斯里克现在心情实在不怎么好。
甚至在后台接受采访时都有点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