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至,只要他能把小丑演出特色,奥斯卡都可以给他颁发个最佳男配角——别提什么漫改电影啊、商业大片啊之类的。
人死为大、人死为大嘛。
在这种情况下,金凯瑞是非常担心观众和媒体,会拿他扮演的小丑和希斯莱杰的小丑比较的。
而希斯莱杰的小丑,肯定全是优点——自动同情分+10,演技+10,认同感+10.
这还怎么比?
难道再次被提名一次金酸莓奖?
不过,等金凯瑞拿到剧本后,就不这样想了。
“这不是一部漫改电影该有的剧本!”
这是金凯瑞看完第一遍剧本后的第一个想法。
“漫改电影不配有这样的高度!”
这是金凯瑞看完第二遍产生的想法。
他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了一下剧本的大致内容:故事讲诉亚瑟如何从一名可怜底层小人物,逐渐变成一个小丑的过程。
他从被歧视、被欺凌到反抗,再到复仇,最后获得新生,没错,是新生。
这个故事极具批判性,不仅抨击了韦恩集团所代表的大人物有钱人,也谴责了人们的冷漠,缺乏同情心。
哥谭市为什么会这么混乱,因为大环境如此,失业,很多人都没有工作,这也是剧本反复提及的大背景。
金凯瑞暂时还搞不清,曹阳导演为什么反复提及这个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大背景——毕竟哥谭市的混蛋,不是漫画里设定好的吗?为什么还要特别提及失业呢?
不过,他也无需理解这个。
因为,随着他对剧本理解的加深,他就越激动。
这他妈完全脱离了蝙蝠侠漫画的范畴好不好?
这他妈如果不用蝙蝠侠的背景,直接放在现实中也完全可以呀!
这么好的剧本,为什么非要用蝙蝠侠的背景呢?这不是增加获奖难度吗?
这部电影对人物的塑造,对人性的深入挖掘,对社会的映射无论怎么看,都是一部十分完美的传统文艺电影。
特别是,整部电影完全以亚瑟为核心,通过一些列事情的动态变化,来推动亚瑟的逐步转变,以至于最终的蜕变。
这是比卑劣的米尔克还要更“独”一点的电影,完全是一部围绕着男主角拍摄的大男主电影。
金凯瑞是激动的。
激动过后,他开始考虑,自己怎么样才能更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