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核心问题,再谈联合,这比空口说白话管用多了。
二妮的话戳中了关键,可林宇心里清楚,这事儿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
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。
“这事儿要坐起来并不容易?”林宇的声音带着几分无奈,“要是各村自己有办法,不用咱说,早就把老旧木船换成钢壳船了。渔民靠海吃饭,船就是命根子,是吃饭的枪,谁不想手里的‘枪’更趁手?可一艘像样的钢壳船,加上新的发动机和导航设备,至少得五千块,这对咱渔村来说,可不是小数目。”
王大春和小虎也沉默了。
五千块,相当于普通渔民大半年的收入,谁家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。
小虎小声说:“是啊,俺家那艘木船,都用了快十年了,俺爹天天念叨着想换艘新的,可每次算完钱,都叹着气没下文了。”
林宇点头,他太清楚这种难处了。
青山渔村的渔船,大多还是十几年前的旧木船,他也算是走了狗屎运,舔包舔到了小鬼子的三艘大船,不然的话,哪有钱买这船?
接下来的几天,林宇都在琢磨渔船资金的事儿。
白天在厂里盯着罐头生产线,脑子里却反复盘算:自己掏腰包肯定不行,厂里的流动资金就那么多,全投进去不仅影响生产,万一后续有突发情况,连周转的钱都没有。
他也想过跟银行贷款,可转念一想,贷款要还利息,而且银行对渔村的贷款审核严,未必能批下来,就算批了,这笔钱最后还得靠渔民们慢慢还,他们刚遭了灾,哪有能力承担利息?
这天晚上,林宇去找罗全商量,刚走到村委会门口,就听见里面有人说话。
是孙有才带着沙滩村的几个村干部来了,正跟罗全聊秋季捕鱼的收成。
林宇进去坐下,把想帮各村升级渔船、却缺资金的事儿说了,孙有才当即皱起眉:“俺们村也想换船,可村里的账上比脸还干净,实在拿不出钱。”
罗全也叹了口气:“青山渔村好点,但也只能凑出一两千块,连一艘船的零头都不够。”
林宇没放弃,又想起二妮说的“找乡里申请补贴”,第二天一早就去了乡政府。
负责农业的李主任听了他的想法,倒是挺支持:“你这想法好,既能带动渔民增收,还能守护海域,可乡里确实没钱,要不你试试找县渔业局问问?他们说不定有渔业扶持项目。”
林宇赶紧谢过李主任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性感小刁民 作品《重回80: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》第569章得抛砖引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