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8中的校门口。一个微胖的中年男人在等他。两个人打过招呼,相互握手。
中年人问:“你是研究生,怎么想到中学教书。”
龙星说:“我本来在武生院教书,但是我想考武汉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并留在武汉大学任教的。但是,我没有达成愿望,有错过了招聘季节。现在只有现实一点了。”
中年人问:“您有什么爱好?”龙星说:“我喜欢写作。现在已经完成一部中篇小说,正准备发表。”中年人表示有兴趣看看。龙星就给了他一个小说稿的副本,让他自己去看。
龙星又问:“那工作的事情?”
中年人说:“我们有一个年轻的女教师现在请假生孩子,她教语文,您可以胜任的。”
龙星问:“可以转正吗?”
中年人说:“那要看机会了,因为这还要教育局同意的。”
龙星说:“我的理解是要我临时顶替这位女教师几个月,是吗?”
中年人说:“您可以这样理解。”
龙星认为这样只不过是浪费自己的时间,于是与中年人告辞。
第三个岗位是一家报社,报刊的名称为《中国现代教育报》,它的招聘广告是招聘编辑。龙星觉得报刊名称就很大气,又是编辑岗位。这个工作应该很体面,也可以进入媒体圈子。这对自己今后的文学创作有好处,至少可以方便寻找出版单位。
龙星按照招聘广告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来到一套宽敞的写字楼,准备应聘。这个单位果然比较正规,它需要经过笔试和面试,而且笔试部分还分为初试和复试。龙星今天就要参加初试。他坐下来看看四周,这是一个宽敞的会议室,分坐着大约六十人。其中就有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。而招聘的名额只有两个。龙星的压力感油然而生。初试要求每个参加者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一篇三千字的通讯。通讯的标题和内容自定。龙星就以他在千家街发生的一次车祸,虚构了一个为儿子上名牌大学而陪儿子读书的母亲,为了儿子的生活和学习而辛勤付出的故事。情节曲折,情感动人。其实是龙星将自己此时的窘态透射在这位虚构的母亲的身上。龙星一气呵成,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,叫了稿件,器宇轩昂的走出了考场。
第二日,报社来电话说龙星已经通过了初试,希望明日来参加复试。次日,龙星特别注意了一下自己的形象。他穿上了自己参加研究生面试的西装,头发用发胶作了简单的定型。于是,他又显得精神焕发了,脸上的疲惫神色不见了,有呈现出潇洒的一面。当他来到同一地点参加复试的时候,他发现只有八个人了。由于时间还早。他和自己附近的一个女孩攀谈。女孩叫王云,是武汉大学新闻系的研究生。她面目清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