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毗的策略,如同一剂猛药,短期内确实镇住了幽州基层那些占小便宜的歪风邪气。
乌桓鲜卑等胡人的耿直、不通人情、令行禁止的特性,在维持基本秩序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。
物资发放点秩序井然,田亩间的偷盗现象锐减。
赵云肩上的压力似乎减轻了一些。
然而,这剂猛药的后劲,却比预想的更为猛烈和复杂。
随着这些胡人短期内的作用,胡虏欺压汉民的舆论,宛如暗流汹涌一般,在幽州蓟县左右翻滚而起。
乌桓战士执行任务时的不近人情的武力威慑,在普通汉民心中迅速发酵。他们不会去想那些被制止的插队者、偷苗贼本身的错误,只会看到胡人粗鲁地将汉人像牲口一样拎起、丢开,甚至按倒在泥地里。汉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。
街头巷尾,田间地头,胡虏凶横、欺凌我汉家子民的抱怨和恐惧开始弥漫。
这种怨气虽不敢当面发作,却在私下里迅速积累、传播,而且这种怨气,正是幽、冀二州那些被暂时压制或未被重用的汉人士族子弟,尤其是那些投降而来、心怀不满或自视甚高者,等待已久的突破口。他们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能打击赵云、辛毗威信,并彰显自身汉家正统立场的机会。
他们在茶肆、宴席、甚至给亲友的书信中,痛心疾首地抨击赵云、辛毗任用胡虏,监临汉民的制度,是倒行逆施,有违圣人之道,使华夷之防荡然无存云云。
他们引经据典,从孔子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到孟子吾闻用夏变夷者,未闻变于夷者也,将赵云的政策上升到破坏儒家伦理纲常、动摇华夏根本的高度。
这些士族子弟们将乌桓人维持秩序时不可避免的强硬手段,哪怕未造成重伤,也被刻意的放大、渲染,截取片段进行反复强调。将个别乌桓战士因语言不通、理解偏差造成的误会,描绘成普遍性的胡骑肆虐、草菅人命。声称赵云此举是以夷制夏,其心可诛,比幽州冀州的战乱还要更令人心寒!
恰巧,幽州的这些普通百姓也不明白事情的真相究竟是如何,故而士族子弟的这些渲染,又正巧切中了这些普通百姓所担忧的,所害怕的心理弱点
于是这些士族子弟越发的昂扬起来,他们预言这种做法必将导致汉民离心离德,使幽州百姓视骠骑如仇寇,并且表示这么做一定会严重损害骠骑在幽州在冀州的统治根基。然后在集市上,在酒馆之中振臂而高呼,表示他们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