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恽则是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冷漠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恶意,看着韩浩。
韩浩的坚持在他眼中,就是冥顽不灵,是对他们权威的再次挑战的表现。
既然这老匹夫非要去打军堡,那就让他去打!
就算是韩浩输了,也能在曹丞相面前证明自己是有卓越远见的,至少证明他在事前已经遇见了危险,并且做出了提醒和建议,只是韩浩不愿意听而已!
不是自己胆怯畏战,而是韩浩无能!
况且,用韩浩的败绩,更能衬托出他们稳守策略的正确性。
韩将军忠勇,实乃我军楷模!
荀恽率先开口,语气带着一丝虚伪的赞许,既然韩将军执意如此,又是愿立军令状曹兄,不如便允了韩将军?也好探一探那司马的虚实
曹义沉吟片刻,故作凝重地点点头:也罢!韩将军既有此心,本将便准你所请!不过
他话锋一转,带着明显的推卸和限制,为防司马氏声东击西,主力精锐不可轻动。将军只能率本部八百兵卒前往。另外,我再拨你两百新征的民夫,负责搬运器械、填埋壕沟,以免将军本部兵卒疲惫切记,务必小心谨慎,若事不可为,速退!保存实力为上!
韩浩心中冷笑,对这份有限支持和切记务必的用意,洞若观火。
这是山东中原的潜规则。
就像是封建王朝之中的原则上。
原则上不允许。
但是实际上
出了问题,因为原则上不允许,所以必然是那大谁何工作不细致,不严谨,不规范,有什么后续追究,就去找大谁何。
而现在,韩浩就是那大谁何!
因为曹义已经说出了切记务必!
只不过韩浩已经不是第一次当这个大谁何了,所以也就抱拳沉声道:末将领命!
他看透了这二人的心思,但夺回废弃军堡的公心和对证明自己能力的私心,压倒了对不公待遇的愤怒。他需要这个机会,哪怕代价巨大。
韩浩立下了军令状,沉默着看了曹荀二人一眼,便是拱手而去。
曹义和荀恽看着韩浩离去,也都沉默了下来。
有些事情,不用细说,各人其实是心知肚明的
就像是潜规则。
不能说,但是可以做。
在某种程度上,他们两个人现在就是共犯,关系似乎比之前还要更加密切了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