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准地锁定他?
是内部有更深的细作?还是对方的情报分析能力已经恐怖到能预判他的行为?
程昱疲惫地闭上眼,伤口在疼,心更在煎熬。
他引以为傲的智慧,在骠骑这虚实难辨的迷雾和内部怨恨的毒火夹击下,显得如此苍白无力。
他亲自去看了,却看得更加糊涂。
情报依旧不完整,疑惑更加深重。
温县,这座被他亲手点燃、又被他自己困守的孤城,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,荒谬的笑话。
他坐在这里,手握兵符,却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傻子。
下一步该如何走?
是继续固守,还是冒险做点什么?
可是要做什么?依据又是什么?
程昱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无能为力。
在他失去了底层民众兵卒的所有的自愿之后,他发现自己彻底的变成了聋子,瞎子。
那些原本被他认为是愚蠢的,迟钝的,无能的底层百姓兵卒,才是支撑能展现他智慧的平台基础。
他以为登上了平台,拥有了平台,就可以凌驾于那些基础百姓兵卒之上,就可以在平台上尽情展示自我,光耀照九州,但是实际上,当构建了平台的根基开始垮塌下去的时候,他所有的荣耀和智慧,也都一起跌落泥尘。
程昱缓缓睁开眼,目光投向案头那份染着他自己血迹的、记录着零碎观察的木牍。
上面的字迹,在他眼中扭曲、跳动,充满了无尽的嘲弄。
他第一次感到,自己距离真相如此遥远,自己的智慧是如此的无力,而失败和毁灭的阴影,似乎正从四面八方,无声地合拢,要将他吞噬
三国志程昱传(裴松之注引世语):
“初,太祖(曹操)乏食,昱略其本县,供三日粮,颇杂以人脯。“
这段记载指出,在曹操征讨徐州期间(约公元193-194年),因军粮极度短缺,程昱在其家乡东阿县(今山东聊城)筹集粮草时,在粮食中混杂了“人脯“(人肉干),以解曹军断粮之急。
注意,这是在其家乡!
再强调一下,阿县!
山东,聊城!
裴松之在注释中补充:“由是失朝望,故位不至公。“意指程昱因此事声名受损,导致其官位未能升至三公。
而历史上,大多数的史书,在描写这些事情的时候,都会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