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外一个险恶的计划,在他脑中迅速成型。
将军王平吞了一口唾沫,现在他们已经有了防备再用这些
曹仁哈哈一笑,没错!这荆北贼子有了防备但是,荆南呢?
北线的廖化、李典难啃,那就转换思路,对准南面!
来人!
曹仁的声音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冷厉,再挑选一名死士!要最机敏、口音接近南阳一带的!给他换上这些缴获的宛城军服、兵甲!备好伪造的加急求援文书!
一招鲜,吃遍天!
在用伪报骗过了宛城,差一点就引诱伏击成功等经验,让曹仁确定了一点,别看现在荆州被南北围困,但是这些人没有统一的命令系统!
这是个巨大的漏洞!
当然,在被曹仁搞了一次之后,这些人多半就会意识到这个问题,然后进行修补,可是曹仁只需要一个机会!
就在这稍纵即逝的窗口期,用几个死士的生命,去换一线战机!
曹仁觉得很值得!
养死士,原本就是山东中原的传统戏码。
三国时期,乃至魏晋,死士都不是单纯的亡命之徒,而是特定社会结构,也就是豪强庄园经济体制,加上政治制度的私兵合法化,以及文化伦理的恩义报偿洗脑灌输之下,共同催生的武装力量。
后世可能会以为死士只是重赏之下的勇夫,或者是临时抽调的死囚,不可否认这些人也是死士的一部分,但是现在曹仁派出的死士,则是可以说是精锐的死士,远非那些寻常找来,或是悬赏而来的死士可以比拟。
这种精锐死士不一定是有什么高强的武艺,相反,其中甚至还有很多读书人。因为在汉代儒家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深入人心之后,在加上家主对部曲的庇护、举荐、赏赐等等行为,就被视为恩义,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,甚至是以死相报。
或者说,这种精锐死士,有些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门客演变而来,平常时日这些死士也是跟着家主一起生活,甚至全家上下都依附在家主的庄园之中,待遇也会比一般的雇工佃户什么的要好很多,甚至有的可以比管事的待遇都好。毕竟出了事情,管事不一定要死,但是精锐死士往往就是要以死相报了。
这一现象直到隋唐推行府兵制、打击门阀后才逐渐消退,但其逻辑仍以不同形式重现于历代封建王朝的权力更迭中
很快,一名精心挑选、身上带着几处逼真战斗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