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必安全,往曹军意料不到的地方去求援的,反而抵达了,也不是完全不可能。
而且求援这种事,多路派遣,多批次,才是正理
毕竟不是人人都姓太史。
宛城之中虽然说也没有什么太多物资,军械,但是有个人
庞山民。
徐晃捻着胡须。
然而,多年的征战生涯和身处复杂战局的直觉,让徐晃并未立刻相信这宛城信使,又是叫来细细盘问。
你说你是宛城黄老将军麾下?
黄老将军还用雕翎弓箭否?
黄老将军如今所在何处?
你是何时突围?
曹军兵力几何?
主攻方向在何处?
一路而来,可曾遇到廖李二将军人马?
徐晃的问题如同连珠炮一般,目光锐利地刺向跪在下方的信使。
这宛城信使,显然是早有预备,或者说经过一些严格训练,对于一些知道的事情,都回答得很详细,对于不知道的,就直接说不清楚,不知道
这么一来,反而是颇为可信,毕竟逃离亡命之时,有谁还会特别关注周边什么细节?
宛城信使又是一再哀求,表示宛城如今情势万分危急,还请徐晃速速发兵救援。
徐晃的眉头锁得更紧。
信息断绝,导致很多事情无法迅速查证。
樊城、宛城方向的战况,被曹仁的部队和复杂的地形隔断,江陵这边如同瞎子聋子。
曹操是否真的南下?规模多大?
廖化、李典的围樊城部队情况如何?
是真被阻隔,还是
这一切都无从证实。
如果不救援,万一荆州北线完全崩坏,那么徐晃自己能不能在荆南坚守阵地呢?
徐晃思索了很久,确定是不可能的,至少,在现在这个阶段不可能。
江陵并非安稳无忧。东南方向,占据江夏的孙权,与曹操达成了某种默契的联盟,其麾下大将黄盖、程普,正率领水军,像水蛭一样牢牢吸附在长江上,袭扰着从秭归到江陵这条至关重要的川蜀军水上粮道!
徐晃只能将主要的运输力量放在了陆地上,而这就造成了运输成本的增加,以及运输时效的降低。同时江陵残留的百姓民众也并不会因为徐晃打出什么三色旗帜,就立刻眼泪汪汪的拜倒在骠骑旗帜之下,这些年来各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