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李世民出列道:“阿耶,河东有屈突通固守,一时间恐难攻破,如今高长史已破文城郡,往西去再无阻挠,不如借路文城郡,继而南下直击长安,岂不更好”。
通过高君雅偏偏连连告捷,李世民亦是受此启发,何必一城一地的去逐步攻取,直接绕路攻破长安,长安一定,关中便是囊中之物了。
而原本从太原南下,需要攻破河东才能图谋长安,但如今文城郡已破,大可以从文城郡进军长安,河东郡屈突通这个硬钉子就没必要去硬拔了。
李渊闻言亦是不由得有些意动,刘弘基也在一旁帮腔道:“有道理,确实没必要跟屈突通去硬碰硬,我们攻破长安,便大事已定啊”。
李渊也是不住地点头,李世民正欲请缨出战,忽然,裴寂出声了。
“不妥”,裴寂直摇头说道。
众人看向裴寂,只见得裴寂很是郑重的说道:“兵者,大事也,岂能犯险。
长安阴世师、骨仪等人皆非庸人,且长安城高墙厚、兵精粮足,若不能迅速攻破,河东屈突通引兵来攻,届时腹背受敌,倾覆只在旦夕之间”。
听得裴寂的话,李渊心里一惊,裴寂见状继续说道:“莫要被长安这个诱惑迷了心神,一步步来更为稳妥”。
稳妥这两个字顿时说到李渊的心坎里去了,当即决断道:“还是按照之前策略,先破河东,而后西进,不可犯险”。
听得裴寂的话,也有人不自觉的点头附和,裴寂的话有理有据,确实妥当,放着背后的河东屈突通置之不理,直奔前方的长安城,那万一长安城短时间内没打下来,而屈突通又引兵来攻呢,到时候腹背受敌,可就真的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。
李世民闻言却是眉头微皱,颇有些不甘心,“可如今高长史已破文城郡,我们大可以直击长安城,若文城郡如此地利不加以利用,着实可惜”。
高冲闻言灵机一动,当即说道:“既如此,何不兵分两路,一路围困河东,以应付屈突通,一路直奔长安,寻机破城”。
众人听闻这话,眼镜一亮,也是觉得有理,纷纷点头。
“我等如今兵多将广,分兵两路确实可行”,裴寂捻须点头道。
一路南下,李渊的兵马不仅没有折损,反而越打越多,确实称得上是兵多将广了。
见得同样谨慎的裴寂也是赞同,李渊斟酌一下便是说道:“那便分兵”。
经过一番商议,由李渊亲率大军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