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筹码摆在了桌面上。
他赐给了丹书铁券,并且当着燕云驻军将领的面发誓,历代大宋帝王必不加罪楚王一脉,如有违者,则得位不正。
对帝王来说,这句话的分量简直比丹书铁券还重了。
赵煦就是明着告诉赵孝骞,你回京来,朕绝对不碰你和家人一根毫毛。
这么多人都听着呢,朕若说话不算数,你麾下的将士尽管反我,朕绝无二话。
丹书铁券也好,当众发誓也好,都是分量十足的定心丸,它的作用是保证赵孝骞的安全,让他毫无顾虑地回京。
赵煦的目的只是需要赵孝骞卸下兵权回京,没有丝毫要弄死他的意思。
不谈宗亲兄弟的感情,只说利弊,赵煦也不可能杀赵孝骞。
毕竟以赵孝骞如今在朝野间的威望,以及麾下对他忠心耿耿的将士,还有北方虎视眈眈各种不服的辽国,如此复杂的情势下,赵孝骞若死,大宋社稷的麻烦就大了。
擅杀功臣,自毁长城,大好局面功亏一篑这些罪名赵煦全得背上,史书对他都不止是恶评,简直要骂娘了。
现在赵煦把筹码和目的摆上了台面,问题和麻烦却扔给了赵孝骞。
皇帝都做到这份儿上了,你赵孝骞若还握着兵权不肯回京,那就是你的问题了。
抬头看看,皇帝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呢。
赌咒发誓说了不弄死你,召你回京不过让你继续安享荣华富贵,你若还是不回去,到底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心思?
那时若是被有心人煽起了舆论,赵孝骞的名声一夜之间就得臭满大街。
所以,就问你回还是不回?
不得不说,赵煦这一招很高明,高明得赵孝骞都忍不住想给他磕一个。
小皇帝终于长大了,成熟了,会阴人了。
不,准确的说,这不是阴人,是堂堂正正的阳谋。
张商英将赵煦的话转告后,看着赵孝骞呆怔的神色,不由微微一笑。
周围的将领目光全盯在赵孝骞身上,几番欲言又止。
张商英识趣地拱手:“该给的,该说的,下官已完成使命”
“官家说了,给郡王殿下考虑的时间,不催你,所以下官便不等殿下了,这就告辞回京,殿下是否有话让下官带给官家?”
赵孝骞回过神,朝张商英温和一笑:“张舍人一路辛苦,保重。”
张商英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