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左右丞以下,任用了几名御史台的官员,这几名官员经过臣等认真考评,为人品行甚是刚正。”
“另外,更下一层的官吏,臣等大胆启用了一批在京赋闲的寄禄官,以及前几年的科考进士和赐同进士。”
“这些年轻的进士还没被官场的风气所污染,精挑细选之后,臣等任用皆以品行为优先,蝇营钻营者皆排除在外。”
赵孝骞点头,韩忠彦和吕惠卿这种任用官员的方式,倒是颇合他的心意。
在赵孝骞的构想里,大宋的监察府其实类同于前世港岛的廉政公署,是手握独立权柄的存在,只对他这个皇帝负责,任何人无权插手干预。
前世六十年代的港岛一片乌烟瘴气,警匪沆瀣一气,直到廉政公署的成立,才建立了新的秩序,让港岛的气象焕然一新。
赵孝骞也想这么做,尽管看到真正的改变效果可能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。
但不管它有多漫长,首先以立法的形式让它合法地存在并壮大,新秩序迟早会实现,大宋朝堂和官场的党争,贪腐,怠政等各种乱象和陋习,也会随之慢慢改变。
“监察府的官署还在建造,但你们的事务已经可以开始了,以汴京监察府为总部,接下来你们还要继续考察官员,并在各道州府设立监察分支,试着处理地方民间的一些具体事务,这些不需要朕教你们吧?”
韩忠彦急忙道:“若事事都需要官家来教,未免显得臣等太过无能了,臣自然知道怎么做的。”
顿了顿,韩忠彦道:“事实上,自官家宣布设立监察府后,臣已收到了不少地方上的消息和传闻。”
“有的地方官员反对设立监察府的态度非常激烈,甚至公开宣称不受朝廷监察,官家设监察府的决定甚为昏聩,朝廷不应插手地方官府的具体治理,而导致令出多门,混淆视听的恶果。”
赵孝骞冷冷一笑:“有些人吃硬不吃软,朕会满足他的。螳臂岂能挡大车,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。”
韩忠彦又道:“还有就是,臣也收到了不少地方百姓越级呈来的供状,大多是控诉某地官员如何曲解新政,如何以新政之名,逼得地方百姓家破人亡的诉状。”
“这些百姓的诉状,臣已派人秘密下到地方,逐一查证落实,若真有其事,臣必向官家禀奏,请官家定夺处置。”
赵孝骞眼中的寒意越来越深,冷冷道:“这些诉状每一桩都要查清楚,如果监察府的人力不够,朕可调拨皇城司帮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