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金像奖谈到港片,从现在谈到未来,然后又遥想过去。
刘景笑了笑,不以为意。
他对陈嘉尚的改革也不看好,其实陈嘉尚自己也不看好,但与其看着它死,不如我再刺激一把,万一开出别样的花了呢。
香江电影业面临三大死局,人才断层,青黄不接。资本北移,合拍片占据主导。本地市场萎缩,撑不起产业。
陈嘉尚上任金像奖主席以来,采取多种改革措施。
首先,扩大评选范围,允许合拍片主创竞争演技奖,想要以此吸引内地资本,激活奖项热度。但他并不像金马奖那样完全拥抱内地片,依然坚持“保护港产片”的排外条款。
只此一条,在刘景看来,陈嘉尚的改革就是换汤不换药。
拍摄画皮的时候,刘景曾经提过此事。陈嘉尚直言,他也有自己的无奈。不是他要坚持,而是很多老资格香江电影人、老牌电影公司,他们要坚持,这也是他们的底线。
即使如此,也遭到不少人反对,杜琪峰公开骂“金像奖跪大陆”。
其次,陈嘉尚新增20%青年电影人评委,年轻化评审团,想要打破老派的垄断。
他试图削弱银都机构、嘉禾、寰亚、鹰皇、永盛、邵氏等老牌公司的影响力,如果这一条能实现,那么第一条才有希望。
第三,细分奖项,新增最佳视觉效果等。以此激励工业技术创新,从而引导产业复兴。
在刘景看来,这就是笑话。
香江电影工业根基正在瓦解,人才北上,内资南下,技术奖就是无根之木。无法扎根不说,只能悬浮在表面上。这场改革如同在沉船上调换座椅,没有什么卵用。
最后,颁奖典礼去电视化,取消tvb转播,改为网络直播,这样能摆脱电视台剪辑限制。
有先进之处,但也就这样了。
没有老派势力支持,陈嘉尚的改革注定失败。
革命的阵痛他们不想承受,那么只能等死。
“我不是在改革奖项,我是在为香港电影守灵。”
燕都首映礼结束,几大主创聚餐,陈嘉尚喝了两杯,泪湿衣襟,说出了这样的话。
香江导演也好,演员也好,都对香江电影业爱的深沉,爱的执着,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救市。
从好莱坞回来也好,北上内地也好,方式不同罢了。
刘景明白,在港片原教旨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刘吃瓜 作品《华娱春秋,从被天仙妈收养开始》第353章 染指金像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