矗立在岸边和浅水区,发出低沉有力的轰鸣,轻而易举地将成吨的巨石、成捆的木材吊装到位。
穿着统一深灰色工装、如同蚂蚁般密集的工人们,在清晰划定的区域内有条不紊地工作,敲打声、号子声、机械运转声交织成一片震耳欲聋却又充满力量的乐章。
短短两个月时间,新的码头轮廓已经清晰可见,其规模远超旧港!
规模,这是第二个震撼。
巴格尼亚人重建的不仅仅是码头,他们是在重塑整个港口,新的仓库区规划得方方正正,道路宽阔笔直,排水沟渠深挖并用巨石砌筑。
更远处,大片原本是滩涂和废弃盐田的土地被平整、夯实,无数脚手架如同森林般拔地而起,那是在兴建新的居民区、商行和军营?
但是,费舍尔觉得不太像,于是他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和价钱去收买一名军官,让自己可以出现在这个废弃的灯塔平台上,终于看清楚了那座和军营一样森严的建筑物,到底是什么。
是造船厂!
现在费舍尔的目光死死钉在了港口最北端,那片被高耸木墙严密围起来的巨大区域。
即使隔着相当远的距离,他也能感受到那片区域的庞大和野心。
巨大的干船坞正在挖掘,其尺寸之大,足以容纳数艘大型战舰同时建造或维修。
船坞旁,巨大的木制滑道如同巨龙的脊骨,斜插入海。
最令人心悸的是,在船厂内部空地上,他能看到如同森林般密集竖立起来的巨大龙骨。
那些龙骨粗壮得惊人,一看就知道不是用来建造普通商船的,并且其数量之多,更是让他头皮发麻至少有三艘大型战舰同时在铺设龙骨!
而在船厂另一侧的露天工棚下,堆积如山的、经过初步加工的上好橡木和柚木,以及成捆的铁条、铜皮,无声地诉说着巴格尼亚人打造一支强大海军的决心。
更可怕的是他们的方法。
通过海神的神术,费舍尔能够看到,远处的工人们并非像传统船匠那样凭经验敲打,而是使用着统一的工具,在一些拿着大张的、画满线条的羊皮纸的人指挥下,遵循着固定的流程和图纸,进行着流水线般的作业。
这种标准化的、系统化,充满秩序美感的建造方式,其效率远超米尼西亚乃至他所知的任何国家的传统造船模式。
“海神在上”
费舍尔无意识地喃喃自语,祈祷书差点从他冰冷的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