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文化界相比,巴格尼亚的宗教界就不太平静,也不怎么欢迎克里斯的登基为王。
在海格兰德这座城市中的多兰,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。
他住所附近就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农业女神教会教堂,那是前王国和前共和国时期的国教中心之一。
往日里,这座以丰收麦穗和慈祥女神像为装饰的石砌教堂总是香火缭绕,信徒络绎不绝,尤其是春耕秋收时节,更是人头攒动,祈求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穿着精致长袍的高级祭司和祭司们,脸上永远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庄严,享受着信徒的供奉和贵族乃至官员的礼遇。
然而,自从克里斯陛下挥师横扫巴格尼亚,特别是他那雷霆万钧的“宗教改革”铁拳砸下之后,这座教堂的景象便一日不如一日。
多兰每天上下班都会路过这里,他清晰地看到了变化。
昔日熙熙攘攘的教堂广场如今常常门可罗雀。
农业女神教会的信徒数量锐减,只有一些白发苍苍,观念根深蒂固的老农妇,还坚持着每日的晨祷。
庄严的圣歌和祈祷声变得稀稀拉拉,甚至有些日子寂静得可怕。
高大的女神石像似乎也因少了香火的熏染和人气的滋养,显得比往日更加冰冷和孤寂。
那些曾经趾高气扬的神职人员,如今脸上常常挂着掩饰不住的焦虑和失落。
华丽的丝绸长袍还在,可是曾经红光满面的高级祭司,如今身形似乎也佝偻了一些,眼神中少了神性光辉,多了几分对柴米油盐的世俗忧愁。
多兰曾亲眼看到一位年轻的祭司在街角,笨拙地试图向路人兜售教会自制的劣质蜡烛,以补贴日益窘迫的经费,那副窘迫的样子与昔日的神圣形象判若两人。
克里斯陛下废除了农业女神教会的免税地位,还顺便剥夺了其征收宗教税什一税的特权。
这对教会而言,无异于釜底抽薪!
失去了法定强制性的庞大财源,教会的金库迅速干瘪。
他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,轻松地修建宏伟的教堂,举办奢华的宗教庆典,或者维持庞大的神职人员队伍过着优渥的生活。
经济上的拮据,是教堂萧条最直接,最根本的原因。
更让教会高层痛心疾首的是,克里斯陛下建立了世俗的审判庭体系,明确剥夺了教会对婚姻,遗产,道德案件甚至部分民事纠纷的仲裁权。
这意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