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这些小商贩们的门路大都相同,但也有人卖的东西比较新鲜,所以总能吸引到老客户,这是这些人的独门生意。
跟着老妈一路逛,褚清手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,渐渐的提不下了,便打道回府,等着明天来买第二躺,一般先买的东西都是奈储藏的,十天半月也放不坏。
比如萝卜、莲藕、土豆等蔬菜,也有苹果、梨子等水果,还有坚果、糖果、瓜子、花生等零食。
然后是新鲜的肉类,最后是新鲜的蔬菜。买东西的顺序这些年基本没变过,虽然家里有冰箱,蔬菜多放两天也不会坏,但是习惯如此。
褚清和母亲陆续买年货一直到腊月廿九才结束,买的种类很多,但是量都不大。
年三十到了,褚清上午和父亲钓了一上午今晚年夜饭准备吃的鱼,但是鱼也回家过年了,父子二人打龟归来,只好去了市场买了一条。
“爸,对联你写我写?”
“你写吧,你也好几年没写过了。”
褚清拿出红纸,裁成条屏,虽然有那种花里胡哨的空白对联,但是褚清用不惯,他们家用了很多年这个红纸,他小时候跟着父亲练字也是想着过年自己来写对联。
拿出最大的一支毛笔,把颜鲁公的篆籀笔意施展出来,两行饱满厚重的大行楷跃然而上,赶紧贴上对联,褚清和父亲紧接着又要去给爷爷奶奶上香。
黄纸一沓,香烛奉上。
年年如此,惟寄哀思。
褚清记忆里没有爷爷奶奶,也谈不上如何寄托思念,更多的是个符号化的仪式。好像到了这个时候就应该如此,可能他的父亲有一天到了这,他每年祭拜才会有情感上的哀悼。
当过年中的仪式化的事情结束后,年好像就过去了一大半,晚间褚清和父母吃过年夜饭,站在窗口听着礼炮轰鸣。
耳边的手机里传来徐舒窈的声音的时候,才恍然觉得年应该是就是这样,身边有父母,有爱的人和爱他的人,这是才觉得世界是真实的。
“喂,褚清,有在听吗?”
“窈窈,我在。”
两人的背景里都有礼炮的声响,好像隔着异地,但也在身边。
“怎么了,刚才接电话不说话。”
“可能信号不好吧,你吃过晚饭了吗?”
,,,,,,,,,,
挂了电话,坐在沙发上,陪着父母看着已经不在吸引人的春晚,娱乐方式发达的当今,电视这种不具备高度娱乐性的东西可能逐渐要被淘汰。
“儿子,你和你爸先看着,我要去打麻将了。”
“知道了,你去吧。”
“好好,你在家自己玩,我要赶紧走了,你王姨他们三缺一。”说着母亲拿起提包匆匆就走了。
没过一会儿,楼下又传来了前面全二叔的声音,
“褚哥,在吗,打牌去了,人都齐了。”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随斋 作品《当我成了名作家后的日常》第23章 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