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岳凌便又自己压了下去。
这个时代,真就如同这个官吏所言,死一个草民,是常有的事,虽然惹人同情,但非亲非故,没人会在乎的。
且上告最是繁复,一但查案,府官必定要对县官责罚,此正所谓官不护官,能护民?
可在岳凌心目中,世道并不该如此冷漠,归根结底是知府的不作为。
居高位者,掌一方之政,理当为民父母,行保境安民之责。
亲亲而仁民,仁民而爱物。
每一个参与科举的人,都不可能不知这亚圣之言,可扬州知府却能行此暴虐行径,纵容手下衙役,鞭笞草民至死。
这就封建官僚最大的弊病,科举前奉行的是圣人之言,为官之后,却都弃之如敝履,和光同尘又大行其道了,根本不在意百姓之死活。
林如海下马来到岳凌身侧,拍了拍他的肩头,安慰道:“此等过错,并不在你身,莫要太过自责。世道如此,非一人之力能左右。”
岳凌沉默片刻,应道:“此为吾入庙堂之因也,今后,我不会再犹豫了。”
林如海微微一怔,却又认可的点了点头,“好儿郎。”
林如海重新抬手,又拍了拍岳凌的肩头,这次眼中并不是安慰,而是鼓舞,甚至艳羡。
他并非不知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,然而在官场久了,总要遵循所谓官场的规矩,让林如海深陷其中,不能打破。
而岳凌并不在此类,他是有机会改变一些事的。
曾几何时,御前钦点探花郎,林如海风光无两,朝气蓬勃,也曾拥有过梦想,然而岁月抹平了人的棱角。
借着此次扶肩,林如海似是将憧憬中,少年意气风发的自己,寄托在了岳凌身上。
“先入衙堂吧,但凡你想要深究,无人不可查,无卷不可看。”
岳凌微微颔首,抖了抖官袍,阔步走入了衙堂。
案子还未曾审理,他对这主审官崔知府的印象,已经差极了。
衙堂上,两旁摆放着书着肃静的一对木牌,前方左右十个手持水火棍的衙役矗立。
再抬头看“明镜高悬”的匾额,岳凌总以为有些讽刺。
之下,是三张并排的桌案,只是并不等高,崔影此刻就坐在右侧最矮的一张桌案后。
见岳凌和林如海步入中堂,当即起身拱手道:“下官见过安京侯,林大人。”
岳凌只一点头,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喜欢喝豆浆 作品《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》第17章 他管他叫哥,我管他叫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