赞:“虽说苦涩,但入口回甘,十分解腻。”
“我让崔恕装了五百斤,等刺史您返回山丹的时候带回去分诸位上官尝尝。”
刘继隆笑着为他斟茶,张淮深颔首后打量了眼衙门正厅的布局,接着说道:
“此次你东略有功,我会为你记功的。”
“此外,你既然东略成功,想来也大概了解了些凉州的实力吧,如何?”
张淮深自然不会简单为了打秋风就来山丹,毕竟张掖那边可是一堆事情需要他处理。
他来山丹的真正目的,主要还是了解凉州的情况,为日后东进做准备。
见他这么说,刘继隆也将番和、嘉麟的情况道出,同时推测道:“我估计凉州五城的披甲番兵最少有七千人,其余的轻兵不低于三万。”
“凉州的乞利本是尚摩陵,他自会昌元年担任凉州乞利本开始,便未曾参与河陇、河湟的争斗,平日里顶多就是驱逐驱逐嗢末人。”
“以末将所了解的凉州耕地情况,最少不低于五十万亩。”
“在过往十年时间里,凉州既然没有经历大的战事,那存粮一定不会少,因此对于凉州五城只能强攻,不可围城。”
在了解了凉州的基本情况后,刘继隆也大概知道了为什么历史上张淮深会在打凉州打了那么多年。
分裂的凉州能坚持那么多年,主要靠的就是境内的大量番人,以及储备多年的粮草。
这两项加在一起,可以说是把地利与人和都凑足了,而天时对于守城一方来说并不算最重要的。
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的情况下,以少打多还能将凉州打下来,也足以说明张淮深的水平。
“你说的有道理,不过凉州兵力如此,强攻之下要想收复,恐怕难如登天”
张淮深沉声回应刘继隆的情报,刘继隆闻言也颔首道:
“我军底蕴浅薄,若要开战,最起码需要五千甲兵,所调动民夫更是不可少于两万。”
“两万五千人,每个月的口粮便需要两千余石,若是算上拉车的挽马、耕牛,最少又是一千多石豆料。”
“如果不能速战速决,后续消耗的粮食还将更多,仅凭甘州恐怕拿不出那么多粮食。”
“因此我的看法是尽可能的在山丹开辟荒田,同时提前两年运输粮食来山丹储备。”
“除此之外,军事上率精骑侵扰凉州,尽可能削弱他们的轻兵和甲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