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忱赏赐张议潭六亩有余的三院府邸,还准许其开乌头门,插十二支长戟。
这等富贵于他而言,确实是前五十余年都没有过过的好日子。
只是他在这长安举目无亲,又无法施展抱负,每日只能蜗居书房,品茶览书,偶尔从一些登门拜访的小官小吏口中了解时政。
虽说朝廷无意收复河陇,可河西义旅的故事还是激励了不少青年官员,就连河朔、两淮之地的藩镇得知河西新归,都不由得行事小心了些。
毕竟收复河西这种事情,可是昔年宪宗、武宗都没做到的事情。
如今河西归附,不少藩镇都觉得朝廷中兴,行事纷纷低调了些。
这样的结果,让李忱十分满意,而张议潭只能默默摇头。
“张公,听闻至尊敕祠部检括天下寺及僧尼人数,您猜有多少?”
一名浅绯官袍的官员在书房内与张议潭聊起了时政,他年纪二十八九,模样周正,身姿长壮,不似普通官员那般单薄。
见他开口,张议潭闻言好奇:“不知有几何?”
“大凡寺四千六百,兰若四万,僧尼二十六万五百!”官员双手一挥,报出令人错愕的数额。
尽管河西尊崇僧人,可张议潭听后也不免愣了愣:“天下口数不过二千余万,仅僧尼便占一分,这也太多了”
闻言,这官员也啧啧道:“昔年先帝是准备勒令这群人还俗的,不过至尊即位后便罢黜了旧政,如今满朝官员无人敢言,张公您也千万不要上表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张议潭在心底叹了一口气,随后才道:
“我这些日子,向朝廷上表十三奏议,请求朝廷西进收复河山,可却迟迟没有下文。”
“听闻千里你平党项有功,即将被至尊拔擢,若是有心,可否为我询问至尊?”
闻言,被称呼为千里的官员笑吟吟道:“张公所请,千里自然当办!”
说罢,他起身对张议潭行礼:“今日叨扰的有些久了,明日再来叨扰张公。”
“我送你。”张议潭起身,将此人送出了乌头门,眼见他骑马离去,才慢悠悠返回了书房。
只是在他返回书房不久,那官员却绕道前往了另一处府邸。
随着他翻身下马,两名奴仆连忙上前为他牵马引路。
此处府邸占地广袤,内里繁华,远比张议潭的府邸还要高贵。
在几番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