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千上万石粮食罢了,而官仓之中还有足够城中百姓吃一年多的粮食,张淮深见了也不会说什么。
很快,天色彻底变黑,而这一夜,许多人都辗转难眠。
收复昌松后,摆在甘凉归义军这个圈子面前的事情十分复杂。
张淮深的威望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,与张议潮并驾齐驱。
刘继隆不得不出走,索勋也将前往会州。
当这些消息传回敦煌,那群家伙就如闻到味的豺狼般,一拥而上,而张淮深可以阻止,却无法阻止。
凉州十余万人口,治理他们所需的直白不是一个小数目。
刘继隆虽然把山丹军留给了张淮深,可山丹军兵卒的学习时间太短,他们根本治理不好凉州。
凉州是这个道理,河西也是这个道理。
正是因为如此,张淮深需要面对那些虫豸,张议潮也需要容忍他们,因为没有他们,这对叔侄就拉不出足够多的读书人。
正是因为如此,张议潮才会觉得刘继隆想走的那条路太困难,太不现实。
培养平民子弟读书来治理民生,这在这个时代的人听来,简直与天方夜谭差不多。
只是他们都不相信,刘继隆却偏要做!
“窸窸窣窣”
“刺史。”
卯时,天色还未彻底变亮前,刘继隆的牙帐外响起马成的声音。
“进来吧!”
刘继隆的声音传出,马成也掀开了帐帘,随后愕然道:“您没休息?”
在马成的眼前,刘继隆身穿甲胄,披着披风坐在案几后,显然没有休息。
“没有,等会再休息吧”
刘继隆深吸一口气,继续低着头书写:“收复昌松后,给我们停留的时间不多了。”
“我对拿下兰州并不担心,但对于往后的治理却十分担心。”
“陇西没有那么多读书人给我们,我也不想和敦煌的那群家伙同流合污,所以我得找些自己人才行。”
“自己人”马成呢喃着上前,却见刘继隆不是在练字,而是在文册上书写文章。
马成识字还是刘继隆教的,算起来不过两年时间,对刘继隆所写的许多文字并不了解。
“您是在写什么?”
马成好奇询问,又道:“这上面的字,我怎么好多都不认识?”
“你不认识才正常。”刘继隆把毛笔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