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,并非是因为事情紧急,而是因为他知道如今神策军的脾性。
现实的神策军,与族中长辈所说的神策军,简直是两种不同的存在。
在河西口口相传的故事中,神策军是拱卫至尊的精锐,长安在他们的维持下,保持着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。
可是在现实,神策军却充斥着许多官勋子弟及豪强子弟。
这群人在神策军中滥竽充数暂且不提,欺压盘剥百姓的手段令人眼花缭乱。
王景之上次随张议潭来长安后不久,便得知了神策军的脾性,为此恍惚了好几天。
此等画面若是被归义军的将士们亲眼所见,恐怕会闹出些事情来,所以王景之才催促他们赶路。
他带着遗憾的将士们来到了东市附近的平康坊,寻找张议潭门楣的时候,向这十余名将士解释道:
“这长安不比其他地方,除了张常侍的府邸我们可以走这乌头门,其它的乌头门最好避远点,那些都是京城高官的门楣,触了门楣,还得让我去赎你们。”
“那我们去其它坊市要怎么去?”
将士们询问着王景之,王景之也耐心解释道:“走坊市的大门,京中三品以下的官员都要走坊门。”
“三品才能开门楣啊?!”听到这话,将士们不免咋舌。
要知道即便是王景之,也不过是正六品的长史罢了。
“在这长安城,行事最好小心些,这地方丢个砖头,兴许都能砸个七品官。”
“好了,我们到了”
王景之话音落下,众人这才发现他们来到了一座乌头门前。
乌头门的门楣极高,门前插十二支长戟,以此彰显地位。
王景之走上台阶叩响大门,不多时便有人将大门打开。
一个十余岁的少年人伸出头来,在见到归义军的将士时十分迷糊,可在看清王景之面容后,立马惊喜道:“王主薄?!”
“呵呵,常侍在吗?”
见到熟悉的面孔,王景之笑容灿烂,而少年人立马将两扇门打开,边行动边说道:“常侍在正堂和高都虞品茶,您来的刚好。”
“这就好。”听见张议潭在府中,王景之松了一口气,随后侧过身子道:
“小孟明,安排弟兄们去休息,准备些饭食,我去与常侍报捷。”
“报捷?!”孟明闻言惊喜:“哪里大捷了?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