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嘿嘿”
劳作的田间,五泉的百姓们喜滋滋的笑着,时不时眺望远处的麻地。
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他们就能收获麻杆,制作新衣了。
穿新衣,这对于他们来说,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。
自从论恐热霍乱陇西以来,牟如那对他们的盘剥就愈发厉害,粮食需要交六成,城外的麻和豆也与他们无关。
尽管付出了劳力,却需要和畜生抢麸糠吃,而这也是兰州百姓争相逃亡的原因。
可是如今,他们迎来了好日子,刘刺史虽然会把所有粮食都收上去,可却会按照家中人口,在每个月初给他们每家每户发口粮。
这次他们不用再吃麸糠,因为发到他们手上的都是去了麸皮的粟米,以及粗加工过的面粉。
饿肚子是什么感觉,他们已经有些想不起来了。
三个月的吃饱喝足,让他们原本凹陷的脸颊都充盈了些。
孩子们不再畏畏缩缩,而是敢在劳作的同时,大胆的在田埂上嬉戏,偶尔帮忙拾起掉落的麦穗,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对丰收的期待。
面对成熟的粮食,他们恨不得住在田间,直到把所有粮食收割好后,再回家去休息。
时间流逝,随着太阳西斜,天色渐暗,远处也随之响起了哨声。
“哔哔——”
“都别干活了,回家休息去,明天辰时再来干活,这粮食长在地里,跑不了!”
田间,许多正在干活的兵卒吹响了木哨,催促着百姓们回家休息。
这种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,毕竟面对刘继隆的恩情,百姓们只能用勤劳来回报。
“马上就回去了!”
“小军爷,等我们收割完这里就回去!”
“哈哈哈”
尽管兵卒们已经开始催促,但百姓们却不想走,而是想着尽可能的多收割些粮食。
对此,兵卒们十分无奈,只能反复催促他们,直到即将入夜,他们才直起腰来,抹去额头上的汗水,相视一笑。
他们开始收拾田间,而孩童们也没有闲着,不断用筛子筛出地里散落的麦穗。
赶在入夜前,他们驱赶马车朝城里走去,满载而归。
城门口已经出现了火光,一些军官正带人将秸秆与麦子分离,统计秸秆和麦子的重量。
至于百姓,他们的任务已经完成,把粮食放下就可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