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了太多。
正因如此,匠作坊内每个月产出的铁料极少,不过六七百斤,眼下都用来打造农具了。
不过对于铁料,刘继隆倒是并不急缺,因为他麾下将士的甲胄足够,拿下河州以前不需要扩军,而拿下了河州,俘获的甲胄也足够他扩军。
所以两三年内,刘继隆是无需命人打造甲胄了。
眼下五泉急缺的,主要还是毛笔、纸张和墨条。
墨条只要材料足够,每个月想生产多少就能生产多少,所以刘继隆并不担心。
毛笔的话,每个月所杀羊群的羊毛足够制作毛笔,也不用担心。
唯一让刘继隆担心的,是五泉所需的纸张。
他带着陈靖崇来到造纸院,院内八名工匠带着十六名学徒正在制作纸张。
在他们的操作下,纸浆很快被从水中取出,然后铺设到了旁边的纸床上。
“现在每个月能产出多少刀纸?”
刘继隆询问身旁的陈靖崇,陈靖崇也不假思索道:“三百刀!”
一刀为一百张,三百刀也就是三万张。
由于手艺粗糙,因此往往需要三张贴一张,如此才能让笔墨不穿透纸张。
贴合后的一万张纸经过裁剪、缝合等流程,最后将成为两千多本空白文册。
不过这些文册有一半供衙门的直白使用,剩下一半则是继续被印刷成为教材,等待刘继隆收复河州后使用。
沿着造纸院走,很快他们就穿过围墙,来到了另一处院子。
在这处院子,只有六个人在屋内工作。
他们要做的,就是把铜活字排序,校对后批量印刷。
铜活字印书并不难,难的是如何制作铜活字不过这难不倒刘继隆。
他将上次在广武获得的铜锭融化,随后先用木头刻字,翻成砂模,最后注入铜液成字。
这处屋内有十组铜活字,四组备用,六组日常供人校对印刷。
“这里安排一伙兵卒值守,不能泄露出去。”
刘继隆对陈靖崇交代着,见他应下,这才继续巡查坊内各个院子。
这里有制作投石机的院子,不过院子内只储存了足够的木料,并未开始制造。
除此之外,制作甲胄、军械、农具的院子也应有尽有,只要刘继隆需要,他们就能为刘继隆打造他需要的东西。
巡视一圈后,刘继隆走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