兜兜转转,李忱的意思很明显,那就是好人他当,坏人别人做。
“陛下,臣以为不妥”
宰相之一的崔铉缓缓走出队伍,不紧不慢的作揖道:“刘继隆虽然英雄少年,但正是因为过于年轻,才容易犯错。”
“眼下他从兰州出兵,并已经收复了河州,而据臣所知,临兰二州之间的官道早已废弃。”
“如此一来,刘继隆孤军深入,恐有被伏之险。”
“朝廷若是不闻不问,那岂不是坐视如此少年英雄折戟临州?”
“臣以为,理应派秦州刺史、天雄军节度使薛逵领五千天雄军前往渭州,受降临渭二州,以免刘继隆受挫。”
崔铉说的冠冕堂皇,可庙堂之上都是人精,众人又怎么看不出他的心思?
尚延心要真能让刘继隆受挫,也不至于着急忙慌的向朝廷投降归附。
明眼人都知道,尚延心恐怕已经抵挡不住刘继隆,不日就要被刘继隆击败了。
届时刘继隆收复三州之地,拥众数万,秦州现有的兵马就不足以防备陇西,唯有增兵。
可若是朝廷趁机收复临渭二州,那就可以限制刘继隆在陇西的扩张,并以五千天雄军遏制他的发展。
想清楚利害关系后,群臣纷纷附和:“崔相言之有理!”
“陛下,臣附议”
“陛下,臣亦附议”
一时间,紫宸殿内群臣一边倒的靠向了崔铉。
李忱不在乎这些,他只在乎崔铉充当黑手套,将自己想说而不能说的话给说了出来,并且赢得了群臣的支持。
舒心之余,李忱也连忙颔首:“崔相所言极是,既然如此,便派秦州刺史薛逵领兵”
“陛下,臣以为天雄军新立不过三载,难以应对陇西局面,不如派虞侯高骈领一军驰援天雄军?”
李忱话音还未落下,站在他身旁的一名年迈宦官便轻声开口。
显然,他也想从这件事情中分一杯羹。
李忱没有立即回应他,心里生出几分怒气,可面上不露喜怒:“马中官说的不错。”
“既然如此,那就派高千里选左军三千人,即日出征渭州吧”
话音落下,李忱起身询问:“诸卿可还有奏?”
“”紫宸殿上安静,群臣纷纷作揖。
“既然无奏,那便退朝吧。”
李忱转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