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看向陈靖崇道:
“四州十县所送来的治理文书我都看过了,其中不少内容我做出了修改,稍后你派人将这些文书发还各州县,让他们按照章程治理手中县城。”
“对了百姓分地的事情,弄得怎么样了?”
他想起了给百姓分地的事情,陈靖崇也不假思索回答道:
“在图籍上交前,土地就划分好了,除了军属手中额外的抚恤、入伍、犒赏等土地需要交税外,剩下七千民户都按照您在河州定下的制度,施行民兵屯垦。”
“十二万亩熟田和三十六万亩生熟田都由他们负责,明年只要旱情不扩大,这四十八万亩生熟田最少能产出四十万石粮食。”
“其中三十一万军属田,按照五税一的方式收税,至少能收上来五六万石。”
“这前后合计,应该能收上来四十五六万石粮食,刨除将士们的军饷,还能剩下三十五万石。”
陈靖崇将大概的财政情况汇报给了刘继隆,刘继隆听后颔首道:
“民兵屯垦并不是永久持续下去的,这个制度随着我们不断做大,便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腐败。”
“这个制度的好处是把粮食集中一处,让百姓们把力气朝一处使,尽可能开垦足够多的耕地,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。”
“生产一旦恢复,到时候我们就能取消民兵屯垦制度,让百姓自己种地而衙门收税。”
“到时候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,衙门也有了足够稳定的税源。”
说到这里,他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,滋润了喉咙后继续说道:
“我翻看过以前的图籍,包含五泉在内的十个县,在百年前就有八万口百姓,所以才能耕种这八十万亩耕地。”
“现在百姓数量降到了六万多,但好在我们手上的挽马耕牛足够多。”
“八十万亩,算是眼下我们手中人力畜力的极限了,所以不用着急开垦新的土地。”
“明年休整一年,等有足够的粮食后再动兵。”
“动兵?”陈靖崇来了兴致,笑着询问道:“您准备打哪?”
刘继隆见状转身,从案上找出了自己这些日子根据图籍所绘的地图。
“我们之前的图籍都是尚婢婢带去的旧图籍,攻下三州后的图籍才是新的图籍。”
“虽说吐蕃这些年不留余力的压榨我们,但他们还是干了些好事的,比如他们在从陇西前往鄣县的官道基础上,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