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般想着,他走入内院之中,来到内堂坐下。
早就得了吩咐的婢女与健妇来到他面前,纷纷行礼:“节帅”
“都不是奴籍吧?”刘继隆询问众人,毕竟他早就废了唐代那种“奴婢贱人、律比畜产”的奴隶制度。
陇西虽然有奴婢,但都是雇佣制,按照签订的契约在某家干几年活,契约结束后便可选择走人或续约。
若是打死奴婢,则以杀人论处,因此在陇西,奴婢就是百姓。
“回节帅,都是按陇律行事,没有不规矩的事情。”
六名健妇中,年纪在四旬左右的一名健妇连忙解释,而刘继隆见他说话有礼,不免问道:
“你们都是陇西的百姓?”
“回节帅,除了老妇之外,其余的女子都是陇西的百姓,只有老妇是陈押衙从关内道带回的人。”
健妇连忙解释,而刘继隆也询问道:“不知如何称呼,瞧你也是读过书的,怎会落得这般田地。”
“回节帅,老妇唤王氏,早年家中也算有些田产,因此读过些如女诫、内训和女范捷录等书籍。”
“只是朝廷与党项动兵,家乡遭官兵劫掠,只能外逃前往灵州。”
王氏老老实实说着,刘继隆听后唏嘘,只道:“兵过如匪,只是苦了你们这些百姓。”
“这倒不是,至少节帅麾下的兵将在老妇看来,比官兵强了太多太多。”
“若是天下官兵都如节帅麾下官兵一样,那百姓也就能享受太平了。”
王氏解释着,刘继隆苦笑几声。
陇右军可是他耗费大力气带出来的军队,哪怕就是他都不敢保证随着陇右军不断扩张,军中兵将能否保证眼下军纪。
对于王氏,刘继隆想了想后询问道:“单称呼你为王氏,未免不好,具体姓名可有?”
王氏没想到刘继隆竟然如此平易近人,不免有些感动道:“幼时父母唤我三娘子,旁人唤我张三娘子,嫁做他人妇后,便只称呼我为王氏了。”
妻冠夫姓大致在汉魏之际构成雏形,到南朝末期蔚成风气,到唐代已经稳定下来。
大部分女子在官府的簿籍上,往往是没有什么名字的,只有嫁做他人妇,才能冠以李氏、王氏,阿李、阿王等称谓。
这种称谓只有在依附丈夫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被认定,如果丈夫已故,或因其它原因需要她们以法人资格或独立人身份出现于公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