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匹,还有粮食。”
面对杨复光的这番话,刘继隆倒是没有生气,而是颔首轻笑:“若是挽马,我军马场内倒是不少,但是粮食嘛”
他顿了顿,不免调侃道:“西川天府之国,为天下粮仓,难不成是要与我买卖粮食?”
杨复光苦笑,他自然知道这是刘继隆在打趣,毕竟当初西川历任节度使在粮食和人口上,可没少阻拦刘继隆派人采买和迁徙。
“节帅说笑了,西川粮价便宜,已经是曾经的事情了。”
“自六月以来,陇右贩粮甚多,我西川临近陇右的几个州县粮价都因此回落。”
“得知此事,崔使相派下官前来采买粮食,不知道节帅是否愿意做这笔买卖?”
崔铉派杨复光来买粮,这倒是有些出乎刘继隆的预料。
毕竟陇右境内的羌水是通往东川和山南西道,而非通往西川。
陇右境内唯一通往西川的水路便是被世人误以为长江源头的岷江,而岷江在松州段难以通航。
既然不能通航,那就只能走陆路,但陆路运粮的成本也会随着距离而不断抬高。
王焘等人不是没想过把粮食贩往川南,但都因为人力物力而中止,只能将粮食贩往绵州、茂州。
若是继续往南贩卖,粮价必然要高出西川的粮食市价。
尽管不知道崔铉为什么要让杨复光来买粮食,但再过两个月就要收割秋粮了,到时候陇右市面会多出二百万石左右的粮食。
趁着这个机会,把粮食卖给崔铉,以此作为交换,让崔铉放流民北上倒也不错。
这般想着,刘继隆开口说道:“陇右人口不足而粮食丰富,若是崔使相愿意放流民北上开垦荒地,我倒是愿意贩卖粮食给崔使相。”
刘继隆率先开口,也不担心会因此而被杨复光掌握先机。
对此,杨复光心里略微诧异,但他此次过来,本就是要与刘继隆商量‘以人换物’的事情,因此倒也没有藏拙。
面对刘继隆的这番说辞,杨复光干脆也坦荡道:
“想来节帅也清楚,西川逃民日渐变少,主要是因为我西川派兵拦截的缘故。”
“不过此番作为,却并不是我家使相故意阻拦,只是朝廷有旨意,不得不遵循。”
杨复光把他和崔铉先摘了出去,但刘继隆并不答话,只是笑着与他对视。
杨复光倒是尝试与他对视,但面对刘继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