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了朝廷。
面对温璋和武宁军各执一词的说法,裴休与蒋伸、毕諴对视道:“此事,绝非温璋之错!”
“没错!”蒋伸颔首认可道:“武宁军屡次驱逐节度使,难不成朝廷几次派往的节度使,都没有懂得礼节之人吗?”
毕諴闻言颔首,接着说道:“此事非同小可,武宁军已是第五次驱逐节度使,若再不加以整治,恐怕朝廷威严将荡然无存。”
裴休与蒋伸点头附和,其中裴休说道:“武宁军骄横跋扈,早已不是一日两日。”
“温璋虽严厉,但其所行之事皆是为朝廷着想。”
“银刀军此举,分明是藐视朝廷法度,若不严惩,恐其他藩镇效仿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蒋伸眼见裴休开口,也接着缓缓说道:“温璋虽被驱逐,但其整顿军纪的举措并无不妥。”
“依我所见,不如先将温璋调往邠宁镇暂避风头,再选派一位得力之人前往徐州,彻底整顿武宁军。”
他的话说出后,裴休与毕諴都十分认可,裴休也补充道:
“温璋在徐州已无法立足,调往邠宁镇确是上策。”
“不过徐州之事,需得一位既有威望又有手段之人,方能镇得住武宁军。”
裴休提出的条件有些苛刻,蒋伸皱眉道:“可如今朝中,谁又能担此重任?”
“武宁军骄横已久,寻常将领恐怕难以服众。”
裴休沉思片刻,忽然眼前一亮:“安南都护王式如何?”
“此人素有威名,治军严明,且曾在安南屡立战功,若派他前往徐州,或许能镇住武宁军。”
毕諴闻言,微微皱眉:“王式确是良将,但他如今镇守安南,若调离,恐南蛮趁机入侵,安南局势不稳。”
对于毕諴的担心,裴休先是认可,而后反驳:
“安南虽重要,但徐州之事更为紧迫。”
“只要选派一位得力将领接替王式,安南局势尚可稳住。”
“但武宁军若再不整治,恐成朝廷心腹大患。”
对于裴休的这番言论,蒋伸点头赞同:“裴相所言极是。”
“王式若能平定武宁军之乱,朝廷威信必将大增。”
“至于安南,可派蔡袭或康承训接任,二人皆是有能之将,足以镇守。”
眼见蒋伸同意,毕諴也只能点头道:“那便如此吧。”
“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