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卒们这才开始穿着甲胄,带着流民们往符离县走去。
黄巢穿着甲胄,与那两名女子同车北上。
半个时辰后,大军开始渡河,而那不过二十余丈的运河也并未能耽误他们多少时间。
黄巢留下了军中的三百骑兵给黄揆,随后带着穿着甲胄的七千兵卒率先过河。
待到他们过完河后,天色已经微微变亮,来到了寅时六刻(4:30)。
黄巢他们不曾停留就选择了北上,而黄揆则是先行率领骑兵渡河,随后吩咐撑船的流民放慢速度。
时间在流逝,而原本阴沉的天气,也渐渐开始落下细雨。
这雨不大,无数衣衫褴褛的流民们为了口吃食,只能选择用衣服挡在头顶,避免淋雨生病。
饥饿不一定会死,但生病跟不上队伍就会死。
跟着黄巢他们还能有口吃的,留在原地就是等死。
两个时辰很快过去,期间那细雨停了又停,下了又下,将人衣服都淋透了。
寒风一吹,那滋味简直如刀刮在身上一样难受。
许多流民忍受不住,先后倒在了登船前,随后被人无视,死在了路旁。
这样的人并不少,尤其是那些老弱,基本都扛不住太久。
好不容易到了正午,但浓稠的乌云却挡住了阳光,根本无法带来一丝温暖。
大半流民已经过河,黄揆眼见官军还未追来,当即对身旁的列校交代了几句。
列校颔首应下,随后带领三百精骑离开了渡口。
一个时辰后,他们带着几十辆马车赶回了这里,马车上装满了粮食。
黄揆没有立即分粮,而是对撑船的流民吩咐道:
“你们先运一批粮食过去,让他们埋锅造饭,不用着急,某一定会在此处等着他们过来的。”
“是、黄郎君大恩,谢黄郎君恩情!”
撑船的二十几名流民不断作揖,随后便见黄揆招呼东岸流民搬粮食上船,同时分了余下粮食埋锅造饭。
几十车粮食并不多,仅有三百余石,平均下来,每个流民也就能吃半斤粮食。
饶是如此,看到粮食的流民们,却还是重振了精神。
一百多石粮食运到了西岸,余下留在了东岸。
东西两岸开始埋锅造饭,就连撑船的流民都得到了休息。
半个时辰过去,一碗碗粘稠的粗粥被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