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若是诸镇来讨,也不免手忙脚乱。”
“不如放皇帝去河东,稳固河东、河北局势,再趁机夺取河淮两道,占据中原后将江南群雄剪除,继而北上也不迟。”
张武听后犹豫道:“若是有人效仿曹操,挟天子以令诸侯,又该如何?”
“那正好给了我军机会。”刘继隆轻笑,随后道:
“你别忘了,朝廷虽然发出檄文征讨我们,可我们却从未对朝廷宣战,更未发布什么清君侧。”
“你觉得,我为何没有发布清君侧?”
刘继隆的这番话,也是天下人想不通的问题。
按照正常来说,朝廷发布檄文征讨刘继隆,刘继隆理应发布檄文,指责朝廷有奸臣,继而清君侧才是。
然而刘继隆虽然与官军交锋,却并未发布檄文,更没有说清君侧之类的话。
这种做法,实际上有些名不正言不顺,若是换做普通的势力,未战便丧失了三分士气,但陇右没有。
陇右的许多官员本就是平民出身,又是扫盲扫出来的文化,对于礼制什么的根本不感冒。
要打就打,发檄文什么的于他们而言,就跟打架前放狠话一样,放不放无所谓,动手狠就行。
加之陇右全靠刘继隆拉扯起来,刘继隆不做的事情,也没几个人敢逼他,所以才迟迟无人向他谏言,刘继隆自然也就没有了解释的机会。
如今刘继隆主动开口,张武也就趁机询问:“请节帅指教。”
刘继隆见他询问,当即便走到书架,更换一张舆图,将大唐的舆图摆在了桌上。
陇右的大部分舆图,都是刘继隆自己绘画,然后令人印刷出来的,所以准确度很高。
刘继隆指着河东(山西)方向,沉声说道:“我若要清君侧,指责大臣为奸臣,皇帝可随意更换贬责大臣来清除奸臣,所以清君侧只能指认北司宦官为奸臣,这也是皇帝无法清除,天下皆大欢喜的局面。”
“可是我既然不想太早抓住皇帝,并准备放任皇帝远走北都,那届时若是有其它藩镇挟天子以令诸侯,宰杀北司宦官来为我清君侧,届时我还有什么理由清君侧?”
“难不成,到时候再指认此人为奸臣,继续清君侧?”
“更何况,我已经指认北司宦官为贼,北司宦官若遇艰难,定然不可能向我求救。”
“反倒是如今的局面,我既没有指认北司南衙任何一人为奸臣,也没有清君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