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较郑畋,杨公庆还是更欣赏王式,但王式还是过于倒霉,与刘继隆交锋太早,一战将威望都打光了。
反观高骈,由于有着周宝、王式、王铎三人战败在前,高骈不仅没有被论罪夺职,反而擢升了。
这样的结果虽然让百官都感觉到了不满,可朝廷确实找不出比高骈更有才能的将领。
诸如康承训等人,不是在中原剿贼,就是坐镇河东、淮南等地。
这种局面下,自然不可能再自断一臂。
在杨公庆看来,若是此役还是无法阻止叛军东进,到时候王式恐怕还要被复起。
这么想着,杨公庆也手书写完了奏表,派快马送往了长安。
三人讨论过后,最终忧心忡忡的各自离去。
与此同时,往后几日不断有快马传递军情,叛军高歌猛进,先后攻破平凉、潘原、安定、连云堡。
杨玄冀也率领兵马,强行迁徙庆州、宁州百姓南下,严防死守邠州。
六月二十二日,汉军抵达制胜关北部。
由于最近三个多月没有下雨,泾水的水位下降了丈许,宽不过七八丈的泾水,根本无法阻挡汉军南下的步伐。
不过泾水南岸就是缓上坡,一里的路程,爬升三四十丈后,便是“秦风咽喉、关陇要地”的制胜关。
“那里就是制胜关?”
泾水北岸的山丘上,刘继隆俯瞰地势,用马鞭指着南边位于两山之间,矮丘之上的关隘询问起来。
闻言,他身后当即有人策马上前,陪笑道:“汉王,那里就是制胜关。”
陪笑之人不是别的,正是投降之后的王重荣。
刘继隆对王重荣不算了解,但也记得历史上王重荣似乎和李克用攻打过长安,还击败过黄巢。
对于朝廷投降而来的将领,刘继隆始终都是小心使用,官兵也是一样。
此前攻打平高县,王重荣率兵投降后,汉军以不到两千人的死伤,给诸镇官兵造成六千多死伤,投降官兵一万三千多人。
这些官兵中,有不少人都是牙兵脾性,刘继隆派斛斯光将其尽数解械后,从萧关抽调两千朔方军南下控制住了这一万三千多人,随后带着王重荣挥师南下。
他分兵五千给斛斯光,令其进攻百泉与临泾县,最好能夺下庆州和宁州,得到二州数十万人口和百万亩耕地。
随后他率主力南下,先后攻取平凉、安定、潘原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