郎的萧遘,此三人为主谋。”
“三人之下,又有杜光庭、郑綮、皮日休、司空图、韦庄等八十四人。”
赵英说出不少刘继隆所识之人,其中以皮日休和韦庄令人熟悉。
刘继隆闻言,忍不住轻笑道:“这皮日休与韦庄皆家道中落,幼时孤贫,且遭受地方衙门盘剥。”
“如今唐廷遭难,他们却挺身而出,还真是以德报怨啊。”
他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,毕竟于他而言,他与唐廷的争斗,始终是汉家之间的争斗。
但凡体验过唐廷治下百姓的生活,便不可能对唐廷抱有什么期盼。
想到这里,刘继隆不免询问道:“府内科考四千余人,中选者二百七十二人。”
“如今心怀朝廷的便有八十四,那余下的人,对于我军又是何态度呢?”
面对刘继隆的询问,赵英沉声道:“义山先生的外甥韩偓,可代表大部分中选官员。”
“他们只是埋头做事,倒是没有与裴澈等人往来。”
“裴澈他们倒是曾拉拢过他们,但他们不回应、也并未上奏。”
“那有人上奏吗?”刘继隆反问赵英,赵英点头道:
“罗隐、陆龟蒙、杜荀鹤、聂夷中、李山甫等十六名官员曾私下上奏过高相。”
“除此之外,那皮日休也曾私下找过高相,故此高相昨日才会如此失态”
若是没有事情,赵英不会离开刘继隆太远,所以昨日衙门里的事情,他自然也是清楚的。
皮日休假意投诚,却又搜罗汉军情报,提供给裴澈等人,交由裴澈等人送往洛阳。
想到这里,刘继隆忍不住嗤笑,只觉得皮日休等自幼贫苦之人,着实迂腐。
“殿下,要不要趁他们没有将消息送出去前”
赵英小心询问,刘继隆摇了摇头:“不必,只需要将他们送出去的消息截获,施些手段,将送信之人变成我们的人,送出我们想送出的情报便足以。”
“是!”赵英不假思索应下,刘继隆也看向他说起了家常。
“三郎前段时间被我调任关内道担任丰州刺史,他可曾与你说过此事,有过抱怨?”
赵英闻言,连忙回应:“并未,三郎清楚,殿下您的安排都是有缘由的。”
面对赵英这片刻的慌乱,刘继隆轻笑道:“三郎兵略平平,继续留在军中,无非做到都尉,再想往上就难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