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应该正确记载下去。
况且此刻记载的历史,也很难说能否真实传到后世。
这般想着,刘继隆便沉下心来处理政务,不多时等到了先行前去吃饭的起居郎返回换班。
他们为刘继隆带来了食盒,而这是刘继隆交代的,没有人敢不遵循。
于他而言,干涩无味的军粮都没少吃,大庖厨的饭食又有什么不能吃的。
曾经在山丹时,他忍了几个月才吃到了一口煽猪的猪肉。
如今每日肉菜不缺,他自然觉得怎么吃都行。
在没有宴请的局面下,怎么吃都不可能比曾经更差,况且他也不太支持大鱼大肉。
他带来的不少习惯中,不浪费粮食应该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习惯了。
所谓上行下效,刘继隆吃食如此“节俭”,官员们哪怕再不情愿,也得跟着效仿。
对于贫民出身的官员将领来说,不管怎么吃,他们都能吃得很香,但对于那些世家豪强出身的官员来说,这就有些难度了。
为了合群,不让都察院盯上,三省六部的官员,每日都只能在衙门里的大庖厨吃饭。
其实大庖厨的饭菜也不差,至少对于有品级的官员将领,每日还是能保障两种肉,两种菜的。
除此之外,平常还有糕点、茶水提供,十分不错。
不过对于世家豪强出身的官员来说,习惯了山珍海味后,如今要他们每日“粗茶淡饭”,他们心里自然不满。
“每日换来换去不是羊肉便是煽猪肉和鸡鸭肉,连驴牛鹅肉都不曾见到,更莫说山珍野味了,实在扫兴。”
“别说了,殿下与我等吃的差不多,莫要嚼舌根,引都察院官员注意就不好了。”
户部衙门内,几名世家子弟的官员各自在自己的桌案上吃着午饭,嘴里还发泄着不满。
有心人会提醒几句,其他人则是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。
汉军中上行下效的做法,令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不满,但也不得不佩服。
“这大庖厨虽说吃的不行,但对身子还是有好处的,至少近年以来,老夫这痹症(痛风)几次没有发作,着实不错。”
“痹症着实让人头疼,听闻太医院更换了医官后,许多疑难杂症都能治理了,且多为药食,而非汤药。”
“不止是药食,听闻太医院正在编纂文册,其中内容都是在说如何预防诸多病痛,如何延年益寿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