责蜀州等处的百姓迁徙工作。
至于蜀州等处的世家豪强,以及军卒家眷和工匠及家眷等人,他已经让张璘迁徙到了黔中。
蜀州等处百姓少则五十万口,多则七十几万口。
高骈本意是想等刘继隆出兵后,与刘继隆在僰道和义宾争斗两场,假意输给他后,将这七十多万口百姓视作累赘丢给刘继隆。
结果现在刘继隆按兵不动,这就让他有些尴尬了。
带走吧,粮食不够吃。
不带走吧,肯定会有人在背后弹劾自己,比如
高骈思绪还未落下,便见又一道身影急匆匆走入堂内。
“高使君,某想要知道,为何蜀州数十万百姓还未前往黔中?”
当杨复光的声音响起,高骈与鲁褥月都看向了这位不好对付的北司监军。
杨复光不过二十六岁,但他毕竟出镇较早,且参与戎州军政不浅,便是高骈也没有那么轻易拿掉他。
更何况高骈与北司杨氏家族关系不错,杨氏家族又在诸镇都有人脉,所以他不想得罪杨复光。
如今杨复光前来询问,高骈也只能沉着道:“山南西道及东川等州三十余万口百姓正在迁徙,进入黔中的官道又狭窄,前方已经堵住了。”
“以当下局面,最少还要三五日才能疏通,故此现在只能让百姓等待。”
高骈的话倒是没有什么问题,毕竟杨复光没去过黔中道,也不知道高骈早早就让梁缵将黔中道的官道扩修了一番。
如今高骈不管说什么,他都只能听而任之。
“具体是三日还是五日?”
杨复光很清楚高骈这些时日的手段,也自然知道高骈压根没有和刘继隆决战的想法。
他可以理解高骈没有把握击败刘继隆,但他无法理解高骈的作为。
在他看来,高骈如今的作为,宛若割据。
他并不相信高骈口中所谓的保全朝廷之言,而高骈也不指望杨复光会理解自己。
面对杨复光的这番询问,高骈深吸口气道:“三日”
“好!”杨复光得到答案,转头便走。
等他走后,鲁褥月这才忿忿不平道:“高王,杨复光太过跋扈,不如”
“不可!”高骈打断了鲁褥月的这番言论,皱眉道:
“现在还不是和他们撕破脸的时候,暂且隐忍。”
“是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