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待到诸道治理得当,再出兵东进,绝对比现在东出的成效要好。”
“朝廷能与我军和解,诸镇见状也必不敢乱,哪怕割据自立,明面上还是需要尊崇天子,不至于重现南北朝与战国乱象。”
“更何况,若是有藩镇作乱,您可请命讨平藩镇,朝廷即便不愿,也只能仰仗您,您也可以逐步扩张,比鲸吞更为安稳。”
罗隐的话,着实说动了刘继隆的心。
他要的不仅仅是平天下,而是彻底改变平民子弟没有出头之日的日子。
他要把世家豪强,士大夫门荫举荐之类的东西,统统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去。
正因如此,他不能太快打下天下,却也不能太慢。
打得太快,中唐以来许多残留的问题就无法解决,最后也不过是个大号北宋罢了。
仔细想来,自己此前在成都时,确实因为黄巢打乱自己计划而有些慌乱,现在仔细想想,黄巢杀入洛阳,反而对自己有好处。
这么想着,他目光看向罗隐,夸赞道:“汝倒是了解朝廷。”
“非臣了解朝廷,而是臣了解南衙北司的那些世家豪强。”
罗隐恭敬回应刘继隆,刘继隆也颔首道:“依你之见,吾眼下不必理会关东战事?”
“非不理会。”罗隐摇摇头,又解释道:“机会稍纵即逝,但臣以为,殿下能够抓住。”
他只是这么一说,刘继隆便明白了他口中的机会。
若是黄巢攻破洛阳,无论李漼逃亡何处,河淮及山南东道都会出现权力真空。
那个时候,便是自己能好逼迫唐廷服软,趁机扩张自己势力,洗白自己身份的时候。
想到这里,刘继隆微微颔首:“吾明白了。”
他话音落下,不等罗隐开口,便对罗隐吩咐道:“传令三军,每日行军四十里即可。”
“是”罗隐应下,心里清楚自家殿下采纳了自己的建言。
此前汉军每日行军六十里,如今降低为四十里,可见刘继隆对于黄巢攻打洛阳之事不再着急。
罗隐在心底缓了口气,他清楚自己建言的机会不多,若是不能成功,那他这辈子便很难光耀门楣了。
好在他第一次建言便取得成功,日后只要再出奇谋,必然能挤进汉军牙帐中
罗隐沉默下来,但刘继隆却仍旧在继续策马前进。
随着他不断靠近南郑县,官道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