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他走后,刘继隆继续低头处理起了政务,而与此同时的三省六部却因为高进达等人的返回而热闹了起来。
门下省衙门内,看着风尘仆仆赶回来的高进达等人,出身贫寒的官员们,最为理解此刻百姓的心情。
“这是殿下这个月第六次出城观测水位了吧?”
“自然,我亦记得清楚,每次殿下出城,各衙门主官都要跟随出城。”
“若是朝廷也能如此重视百姓与天灾,关东如何会落得这般下场”
“听闻关东百姓遇灾饥难,竟杀人剐肉,称为“福肉”贩卖。”
“莫要说了,恶寒至极”
衙门内,官员们谈论着刘继隆对百姓的上心程度,也同时说起了关东的混乱。
提起关东福肉时,许多官员不寒而栗。
倒不是他们承受太低,只是陆龟蒙出使归来后,立马在门下省的黑板报上,写下了一篇关东杂讽。
文章中,陆龟蒙详细描写了关东饥民如何易子而食,哄骗友人进家屠戮,分食其肉的内容。
这些文字化作场景,一帧帧出现在众人脑海中,使得他们无法忘记。
不少人私下没少非议陆龟蒙,但陆龟蒙此举却赢得了高进达的欣赏。
自此之后,门下省的黑板报,几乎都由陆龟蒙负责,而这厮连续写下数篇杂讽,基本都是嘲讽关东官吏征税剥削无所不至,牙将牙兵为获功勋钱财,不顾民命,肆意屠戮百姓等举动。
虽说私下被不少人非议,但陆龟蒙的这些杂讽却让那些没有去过关东的陇右官员,了解了大唐在关东的所作所为。
有刘继隆亲力亲为作为表率,又加上陆龟蒙杂讽关东时局做对比,不少官员都庆幸自己在关西,而非关东。
“今日鲁望又写了什么文章了?”
高进达刚刚回到衙门坐下,便不免询问起了左右官员。
站在他身旁,年龄不过二十三四岁的左补阙杜荀鹤闻言作揖:“今日所写文章,乃”
杜荀鹤将陆龟蒙今日的文章缓缓讲解,今日所说,主要是唐主不重视百姓,继而引出君轻民则民轻君,君视民为仇敌,则民视君为强寇。
杜荀鹤虽然年轻,但他出身寒微,几次科举不第,直到刘继隆攻入长安,他才通过科考,成为了官员。
正因如此,他对于世家豪强如何盘剥百姓,以及官吏如何欺压百姓十分清楚,并深恶痛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