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苴咩城(大理)和拓东城(昆明),如今竟然只剩三万余口诸蛮。”
刘继隆唏嘘说着,毕竟嶲州拥有安宁河平原,开元年间更是拥有近二十万人口。
时过境迁,如今百年过去,人口只剩三万多,根本支撑不起安宁河平原的上百万亩耕地。
想到这里,刘继隆对张延晖吩咐道:“兴元府安置的百姓也差不多了,后续若是还有流民进入,便将他们往西川安排,同时将雅州等地的百姓往嶲州安排。”
“凡是愿意举家迁往嶲州的百姓,每户发田五十亩,另发耕牛两头。”
“是!”张延晖应下,心里不由感叹刘继隆的大手笔。
与此同时,刘继隆眼见张延晖将此事操办,当即埋头继续处理起了政务。
两个时辰后,随着官吏们终于劳作好,刘继隆这才在他们集结入班后走出凉棚。
面对前后延绵数百步,多达三千多人的官吏群体,刘继隆没有说太多废话,直接看向高进达。
“敕令,今日劳作者,尽取劳作粮食回府,另外从每人袋中取米一粒,用于祭祀天地。”
“臣领敕令”
高进达倒是没想到刘继隆竟然会下达这种敕令,更没想到他应下后,刘继隆仍旧不放心对他道:
“作物要依照市价买走,绝不可让百姓吃亏。”
“臣领令。”高进达连忙应下,他清楚刘继隆对百姓有多看重,自然不敢怠慢。
二人的举动被前排的官员们看在眼中,不多时随着敕令下达,他们这才知道了刘继隆的意思。
粒粒皆辛苦只是一句话,但若是身体力行的收割了作物,并亲自品尝了经过自己劳动收获的作物,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。
尽管这种做法,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能感受百姓的不容易,但只要有少数人能感受到,那刘继隆的目的就达到了。
反正都是祭天,身体力行的秋收祭天,远比摆个三牲五畜更有诚意。
做完这一切,刘继隆便遣散官吏,带着他们浩浩荡荡的返回了长安城。
经过两年的时间,如今的长安城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。
城内的屋舍被推倒重建,虽说无法做到像狄道那样的家家居住砖瓦房,但起码已经进步为了泥瓦房。
街道上铺设了砖块,比起曾经的夯土路,要更为整洁、坚固。
大灾之下,为了让灾民有条活路,以工代赈便是最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