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西都护府自己会承担军饷,而小国只需要负责口粮就行。
对于这个传统,刘继隆自然也不会打破,毕竟就土浑这些臭鱼烂虾,倒也不用太多兵马就能抵御。
“此前朝廷与吐蕃,分别派驻多少兵马于仲云、于阗?”
刘继隆询问二国使臣,二人见状便以于阗使臣为主,先行回答:“昔年朝廷在于阗派驻兵二千余人。”
“仲云则是八百人左右。”仲云使臣回答着。
两国使臣的回答,令含元殿内不少大臣都开始骚动了起来。
他们虽然没有开口,但却在用眼神交流,并且大部分人都觉得这点驻军并不算多。
不过对于熟悉河西、西域情况的归义军老臣们来说,他们可是十分清楚在丝绸之路南道驻兵近三千耗费有多大的。
不提别的,汉军之中为何会渐渐开始产生逃卒?
究其原因,主要还是由于疆域扩大,兵卒距离家乡越来越远,许多兵卒思乡而不到期限,不得退伍,所以才会出现逃卒。
原本在陇右时,每个月若是操训后休整两日,那完全可以快马赶回家里休息,见见亲人。
可随着汉军疆域变大,许多兵卒又需要换防,莫说休息几日,就是休息半个月、一个月都没办法赶回家里。
这种情况,便是在交通发达后世都不少见,更别提车马落后的这个时代了。
对于许多出生在中原的官员来说,他们根本不清楚西域有多广袤。
不提别的,近三千戍兵应该从何处调遣?
哪怕是从最近的沙州调遣,从沙州到于阗最西边的距离都足有两千余里。
马不停蹄的情况下,普通兵卒往返所需时间就不少于两个月,一年到头都回不了一次家。
若是从陇西、关中地区派遣戍兵,距离则更为遥远,往返时间需要大半年。
路途如此遥远,派遣戍兵困难不说,戍兵思乡难以处理,若是缩短戍边时间,那则代表增加戍兵成本。
历史上庞勋之流为什么造反,说白来就是原本说好戍期三年,结果三年又三年。
之所以三年又三年,主要就是戍兵来往戍边在路途中耗费极大。
重新募兵并派遣戍兵的消耗,都足够发放本来戍兵的军饷和犒赏了。
除非朝廷能一直保障自己很有钱,能将兵卒戍期缩短,不然征发戍兵,始终要面对逃卒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