粮食不论多寡,分毫皆由朝廷征派地方百姓办纳来的。”
“军中将领兵卒,在家之时,哪个不是耕种的百姓?”
“且思量在家种田时所纳钱粮之苦楚艰难,当明了今日百姓不易。”
“今虽参了军,习得了文化,皆百姓供养汝等方成。”
“百姓不求汝等回报,唯指望尔等能在危难时保全他,汝若为难于他,养汝何用?”
“便是官官相护,使军法漏网,吾杀不得汝,天也假手于人杀汝。”
“今日之言,可尽抄录发于军中,敢有犯者,斩其人,家产抄没!”
晚唐兵害太甚,汉军虽然军纪森严,但架不住有人邪念升起。
刘继隆把事情都三令五申交代好,总比事后亡羊补牢,暗自悔恨好。
“遵令!”
堂内外官员,尽皆拱手作揖,随后便退出了汉王府,往南衙返回而去。
留下的官员,仅有高进达、崔恕、韩正可及王式、窦斌、郑畋、陈瑛等人。
“陛下,如今斛斯都督已经护住了天子,我军也即将东进,届时天子又该如何处置?”
高进达提出了个关键问题,那就是刘继隆想要如何处置李佾。
以汉军的实力,完全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,看不惯谁就讨平谁,逐步蚕食天下。
关键在于拥立天子,讨平天下后,准备走什么路线。
在南北朝以前,通常都是走三辞三让的路线,然后即位在二王三恪。
不过后来二王三恪的制度开始崩坏,不讲这套的人越来越多,更多人追求斩草除根。
正因如此,高进达才会试探性询问刘继隆,毕竟他也吃不准刘继隆的态度。
对此,刘继隆并没有把李佾接到长安来的想法,毕竟他可以看出,经过李佾、李侹的这场闹剧,天下必然会开始一个新的动乱。
届时诸镇都不听朝廷军令,朝廷能管的也就只有那一亩三分地。
把李佾接到长安来,虽然方便控制,但也属于给自己找了个麻烦。
既然如此,那还不如将他安置在洛阳,形成表面上的君臣共治。
圈出洛阳城来,让李佾他们在城内自己玩闹,再派人监视即可。
洛阳城以外的地方,自然还是归属汉军官吏治理。
如今局势虽然有变,但刘继隆大致的计划却没有变。
先拿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