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的李佾作揖行礼:“臣刘继隆,参见陛下,陛下千秋万岁!”
“汉中王平身”
李佾身旁站着杨公庆,他自然不敢怠慢,连忙示意刘继隆平身,同时开口道:
“汉中王勤王有功,兹授开府仪同三司、左右神武、羽林、龙武诸军大将军,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,领同平章事,制河南、河东、山南东、山南西、剑南、关西、陇右诸道行营都统,进汉王。”
“臣、谢陛下隆恩”
刘继隆松了口气,心道大部分都是自己交代过的,只是多出了进汉王及部分散阶,好在没闹出什么加九锡、总百揆的闹剧。
这般想着,他缓缓起身,而此时与刘继隆早早相熟的萧溝也走上前来,持着笏板作揖道:
“陛下,百官经过数日商讨,欲为先帝上谥曰睿文昭圣恭惠孝皇帝,庙号懿宗,请陛下圣断”
李佾闻言,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,加上刘继隆在这里,使得他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,只能看向刘继隆:“汉王以为如何?”
唐懿宗李漼,放在历史上李漼的功绩来说都算得上是粉饰,更不用提如今的李漼了。
毕竟李漼挑起陇右战事,导致自己丢失关西巴蜀,随后引发黄巢之乱,怎么看都配不上“温柔贤善曰懿,言行不爽曰懿”的庙号。
“陛下,百官以为,汉王乃先帝肱股之臣,为大唐收复河陇及嶲黎、安西、北庭等处,而陛下有收复之功,故此建议”
萧溝硬着头皮解释起来,这角度着实令刘继隆都意想不到。
如果只是按照李漼原本的功绩,那不评个“灵”、“僖”都算好的了。
但若是把刘继隆当做大唐臣子,那李漼不仅没了丢失关西巴蜀的过,反而多出了收复西域的功。
哪怕还有黄巢、王仙芝、庞勋等人作乱的过,却也足够评个懿宗了。
刘继隆倒也不打算争论这些东西,直接看向李佾道:“陛下,臣以为百官所言为实。”
李佾闻言松了口气,接着说道:“既然如此,那便依萧相所言吧。”
他话音落下,这时路岩走上前来作揖道:“陛下,数日前杨复恭、杨复光奏表请降。”
“陛下,二杨皆三贼帮凶,决不可受!”
“陛下,臣附议”
面对杨复恭、杨复光的请降,百官群情激奋,根本没有接受投降的打算。
李佾见到群情激奋